归档时间:2024-07-12

三市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三市镇 2021-11-04 15:52
| | | |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开启实力活力魅力三市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回顾

第二节  “十三五”积累的宝贵经验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形势背景

第二章  “十四五”定位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第四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优化完善四大网络,拓展基础设施新空间

第一节  建好农村综合交通网

第二节  完善安全能源保障网

第三节  构筑可靠水利设施网

第四节  打造高效高速信息网

第四章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重构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  优先发展优势产业

第二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第三节  提升发展新兴产业

第四章  提升近县乡镇能级,构筑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空间布局

第二节  提升集镇建设

第三节  强化规划管控

第五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乡村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  脱贫振兴有效衔接

第二节  推进农村宜居建设

第三节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四节  突出发展要素保障

第五节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六节  加强乡村自治法治

第六章  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形成共创共享新局面

第一节 完善教育建设

第二节  完善医疗建设

第三节  完善养老建设

第四节  完善殡葬建设

第五节  完善应急建设

第六节 完善公益发展

第七章  推进规划落地生根,实现“十四五”新蓝图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统筹衔接

第三节  加快项目推进

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

前    言

三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规划纲要(2021-2025年,是根据《平江县“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编制的。主要阐明全镇发展战略意图,明确规划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实现措施等,是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把握我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战略思维,坚持目标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实现“一镇三区”、“基础先行、产业振兴、集镇提质、融城兴镇”总体目标,打造三市高质量发展升级版,加快建设“活力、实力、魅力”新三市,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谱写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三市,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  开启实力活力魅力三市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镇发展极为重要、很不平凡、卓有成效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三市总目标,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圆满完成了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形成了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焕发新面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的良好态势,为“十四五”时期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实力稳中有进。2016年至2019 年,全镇GDP由16亿元增加到25.5亿元,年均增长1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36亿元增加到 1.87亿元,年均增长6.74%;规模工业总产值提高到16.95亿元,年均增幅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96亿元增长到1.2亿元,年均增长9.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35元提高到11900元,年均增长12.8%。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长,到2020年实现翻番,总计达118.29万元。

(二)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十三五”期间,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确立“分类管理、精准施策、专业服务、有机衔接”基本思路,全镇1598户、5287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到2020年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识别的10.3%降至为0。永太、淡江、宦田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困村贫困发生率、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全部达标,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①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压实领导班子、行业部门、驻村单位、办村干部、支村委五个层面的责任。开展“六看一听”“春季大排查”“三回头排查”“百日攻坚”等排查整改行动30余次。坚持“四个不摘”“四个不变”,严明扶贫工作纪律,全面落实“五个一律”纪律要求,开展镇级脱贫攻坚各类督查120余次,对2个、2个部门、11名干部进行问责。

②强化政策保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总计1120万元,镇级财政投入620万元。易地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42户1075人。累计完成危房改造525户。低保兜底693户、1255人。解决109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辍学,全镇各阶段学生享受教育扶贫3650人,“雨露计划”教育助学补贴161人。全镇建档立卡户全部按照健康扶贫政策缴纳医保,贫困群众县内住院综合保障后报销比例90%以上。

③强化巩固长效。打造12个“扶贫车间”,建立企业助力扶贫机制,发动本地20余家企业结对帮扶200余名“红卡”对象,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广泛发动社会帮扶力量,持续开展“双带双心”“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双扶双树”扶贫宣讲活动,“大爱平江”“三市爱心之家”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在我镇淡江村举办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全国发布会。在全镇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国家扶贫普查、全省常态扶贫检查、市州交叉检查等60余次各类扶贫督查,多次获得全县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党建扶贫等先进单位称号。

(三)产业培育稳中前进。“十三五”期间,以创建岳阳市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为契机,抓实推进“产镇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面筋、彩印、机械、种养殖、旅游、民宿、电商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16年荣获“中国面筋食品之乡”称号;参加了2018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20年由三市飞地发展的华文食品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①工业经济提质升级。五年来,积极开展“引老乡、建家乡”活动,三市食品工业园区面积由最初160亩扩大到280亩,园区企业个数五年间新增到19家,平均每年新增2家以上,引资总额 20亿元以上,双仔食品、德建食品、风旺食品、献忠彩印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2017年,投资262万元建成下沙分流路,将工业园与爽思片、下十字渠连接贯通,有效缓解工业园区、S308长期以来的交通压力,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2019年,镇财政投入800万元完成了工业小区提质改造项目,油化硬化园区内道路1047米,绿化9423平方米,增设路灯60盏,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②农业产业亮点纷呈。“十三五”期间,粮食年均产量保持3万吨以上,油菜年均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生猪存栏3000余头,新造油茶2300亩。培育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31家、新型职业农民230多人。“平江面筋”“平江烟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乡味大米”为“绿色食品”标志。2019至2020年,镇党委政府着眼于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治三荒”活动,组织开展全镇产业项目现场观摩会,推行“确权确股不确地”,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两椒两油一花一茶”的产业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目前已建成3000亩高和金银花基地、1000亩爽口花椒基地、1000亩低坪澳洲茶树基地以及渡头黄茶基地、中沙鲈鱼(天苳花椒)种养殖、永安生猪养殖、联华家禽养殖、淡江烟茶谷酒、宦田神鼎山农旅等九大农业产业基地,同时还大力发展万亩传统油菜基地,各产业基地总投资达8473万元、流转土地23480亩,发放劳务工资977.6万元、带动周边792名群众就业,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总计从2018年的49.9万元,到2020年实现翻番,达118.29万元。《岳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镇产业发展典型做法。

③全力创建特色小镇。紧扣“三有三化三好”的特色小镇创建标准,构筑“一心一区、四带六基地”特色产业空间发展布局,结合花椒基地、油菜基地、金银花基地、彩印包装、民宿旅游等产业,打造面筋调味料基地、发展面筋油料基地、拓展“养生面筋”配套基地、延伸面筋产业链条,加快组成面筋产业联合体。2018至2020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600余万元,围绕面筋产业在工业园建成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面筋博物馆——电商直播中心”,对园区进行提质改造,改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在S308打造三市面筋特色小镇专门LOGO标识标志,主干道路沿线更新灯箱、标识标牌,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全力做好面筋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四)项目建设攻坚奋进。“十三五”期间,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确定重点项目32个,其他项目120个,累计总投资16.4亿元,项目建设态势良好。

①重点项目建设。蒙华铁路过境三市镇6.8公里,涉及横槎、保丰、白雨、渡头等村,目前已顺利通车。平益高速过境完成房屋征拆32栋,征地1000.4亩,我镇获得了平益高速项目建设先进乡镇。总投资近6000万元总长8公里,涉及永太、三新、居委会、联华等村的汨罗江、钟洞河防洪堤项目(汨罗江三市镇右岸保护圈工程),一二期工程已经全面竣工,三期已启动建设。建成下沙污水处理厂面积1448平方米、三市污水处理厂2452平方米,铺设地下管道总计长度8111米。投资1800万元建成镇级综合服务平台、公租房及机关食堂,总面积7395.68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建成水口寺大桥,总长205.16米。投资2600万三市小学整体搬迁项目,占地45亩,可容纳800名学生。启动下沙小学整体搬迁、中心幼儿园项目,占地25.4亩。建成总面积4441平方米、3栋可安置70户的下沙集镇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建成三市卫生院综合楼、三市供电所、三市自来水厂、下沙垃圾中转站。

②集镇开发建设。2015年建成爽口商居综合体。2017年投入1200万元实施三眼桥集镇棚户区综合整治建设项目(三市老街),共改造130户。2018年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集镇兴三路提质改造,总长741米,拓宽三市集镇主干道、增设停车位、优化绿化亮化。投资近500万元完成了信用路长206.6米、兴工路268米、德政路302米建设,集镇面貌进一步改善。

③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改造爽思公路5.36公里,面拓宽至6米,路基拓宽至7.5米。爽思、杨宦、尧太等公路获评“四好农村路”。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53.1公里,窄路加宽30.3公里,危桥改造13座,安防工程23公里,白改黑提质改造21.2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客班。2016年完成花园堰大坝建设。2015年投资1800万元实施18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1380万元在21个村开展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了2161亩土地开发平整项目。完成6座小二型水库和21口万方山塘病险加固。

(五)民生指数温暖增进。“十三五”期间,注重服务民生,努力把民生大事办好,把惠民实事做实。

①教育事业,完成三市中学综合楼、爽口中学教学楼建设,完成两所中学通校道路建设,建成爽口中学社会足球场。实施肥田小学扩建、育才小学整体搬迁,三新小学、白雨小学、新村小学、渡头小学、碛江小学等校舍改造,保丰小学建成全县最规范的学生“希望食堂”。

②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乡友参与教育事业,不断壮大三市教育基金,今年教育基金新增400万元,目前基金总额达到1600万元。成功召开了首届“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表彰大会”,奖金额达到50万元,为历年之最,奖励老师46人,通过表彰奖励,教师外流率大幅下降,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三市考取一、二、七中学生同期提高了14%,创历年新高。同时,创新开展了“理事联校制度”,16名理事“点对点”帮扶三市16所学校,在教育基金投入之外,各“名誉校长”另外拿出20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改造、教学设备添置、校园环境改善,帮助贫困学生,全镇上下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③卫健事业,认真落实上级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要求,坚持镇村一体、快速反应,制定了“网格管理”“五包一”等机制,创新了“四个一”物资保障运转机制,全镇没有出现一例疑似病例。全面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两癌”救助全面落实,农村医疗全面覆盖。

④文化事业,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8000平方米,建成村级广播平台27个,安装“村村响”162个,发放卫星接收“户户通”1128套,建成农家书屋27个。举办了“魅力三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农民歌手风采大赛”“全民篮球赛”等活动。余氏祠堂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泰陵墓、摩崖石刻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⑤民政事业,农村低保、兜底、养老等,做到了“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典型做法,在全省脱贫攻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进行推介。三市敬老院新增住房现有102间,增设热水系统。病、残、孤等弱势群体得到了及时救助。多次有力应对特大暴雨、低温冰雪等灾害。

⑥水电通讯,启动了三市镇横槎村、碛江村用水进村入户工程,解决碛江村、横槎村700余户用水问题,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改造小水电站2座。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完成23.2公里的高压电路改造,新架设4条10千瓦电力线路。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村9个,光纤延伸自然村27个,光纤入村率100%。

(六)风险管控有效改进

①加强了债务风险防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防严控债务,村级1万元以上的工程,实行逐级申报制度。“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年均减少12%,3个贫困村债务全部清零,镇级连续2年实现零负债。

②加强了环保风险防守。深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洞庭清波”专项整治。推动“河长制”落实,2018年举办了“‘双争’见行动、保护母亲河”暨“碧水蓝天、魅力三市”环保志愿者活动。推进禁渔禁捕工作,多次开展“增殖放流”行动。组织专门队伍进行汨罗江、钟洞河“水葫芦”专项清理整治。2015至2018年间,134条挖沙、淘金船全部拆解离岸,依法取缔大洞口庙湾组等多处非法砂场。拆除全镇养殖面积最大的淡江猪场6000多平方米,拆除了永太、居委会两个沿河猪场4000平方米。全镇农户卫生厕所改造2000余个,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全县“首厕过关制”现场观摩会,在我镇中沙村举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增植绿化近9000平方米,庭院绿化达到96%。累计拆除“四房”2974栋、33.7万平方米,创建高和刘家、天湖林家等32个“秀美屋场”,高标准治理了下沙等2个露天堆放点。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设了两个垃圾分类中心及绿色银行。

③加强了平安风险防范。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多次获评全市安全生产先进镇,连续获得全市信访工作“三无”先进乡镇。完成“六五”普法工作,选聘“一村一辅警”,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重拳打击涉黄、涉毒、涉枪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信访件办结率100%。村居依法自治达标率均为 100,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移风易俗“四评比”“四整治”行动,取消或简办各类婚丧宴请120余例,社会风气日益好转。

(七)党的建设协同并进

“十三五”期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基础、优队伍、促廉洁,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①突出学习教育。深学悟透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四种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讨论,持续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每年12次以上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长期坚持举办“干部夜校”,积极开展党员冬春训教育,培训党员2100余人次,发动党员使用“红星云”APP加强学习,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全镇有1149名党员干部注册了“学习强国”,最高分达到31916分全职党员“四个意识”不断增强,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强宗教管理,科学妥善处理了一批网信、舆情案件。

②突出夯实基础。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精心打造“双带双心”党建主题活动示范点,全镇102名先富党员、26名贫困党员带头参与扶贫和脱贫,《湖南新闻联播·撸起袖子奔小康》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深化“支部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村级服务平台建设。镇财政投入80余万元配齐党建工作站设施和弥补村级平台建设资金缺口。创新开展“党建+好队伍+好门路+好服务+好乡风+好山水”的“党建5+”作法。推进支部“五化”建设,打造高标准“五化”建设示范党支部6个,基层战斗力有效提升,全力推进“一门式”服务,27个村配备安装“云视讯”系统。

③突出队伍建设。五年间,新纳党员95人,评议不合格党员25人。持续开展“双争”竞赛,全镇1206名党员,在应急救灾、项目建设、公益事业等攻坚一线、彰显作为,全力维护项目建设环境和社会大局稳定。乡镇“4办5中心1站1队”改革稳妥落地,服务群众功能实现进一步强化。推行“一周重点工作清单制”和“每周工作讲评制”,做到每周讲评、每季评比、半年总结,不断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④突出严格执纪。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三重一大”事项,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约法三章”和县委“四条禁令”落实,常态开展纠“四风”检查,立案调查42起,其中诫勉谈话36人、警告处分16人、严重警告11人、开除党籍9人。坚持开展干部廉政谈话,在全体镇村部门干部中铺开,让谈话提醒、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县委巡察反馈的33项具体问题,到目前已整改到位33项,建立了12项规章制度,巡察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二节  “十三五”积累的宝贵经验

“十三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镇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综合分析形势,准确把握镇情, 顺应发展要求,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一解放思想、同心同德至关重要。从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局部利益的桎梏束缚中解放出来,全镇上下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呈现出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理念、保持定力至关重要。由局部差异化发展向统筹协调发展转变,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由粗放发展向“两型”发展转变,由以GDP为中心向以民生为中心转变。无论面临的发展形势如何复杂多变,始终保持目标不变、干劲不变、激情不变。

三、分析研判、精准发力至关重要。既充分看到三市发展面临的优势,坚定发展信心,又正确认识三市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统筹加以解决。

四、脚踏实地、攻坚克难至关重要。强化“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的意识,树立正确导向,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一分收获,需十分耕耘,党委振幅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精神抓工作,取得了不俗的发展业绩。这充分说明,不管基础多么薄弱、条件如何艰苦,会努力、敢攻坚、善克难,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五、坚持法治、改善民生至关重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民生作为第一目标,扎实办好惠民实事,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镇人民。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形势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时代背景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也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疫情常态化影响全球产业链分工、贸易促进和合作交流;二是经济发展逆全球化带来各种贸易摩擦、区域冲突甚至大国的全球利益选择;三是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加大、变化速度加快、复杂程度加深,这些不确定因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考验。但与此同时,我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催发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新科技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为我国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中国当前经济结构中结构性问题与矛盾比较明显,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待调整的板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突出。但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备经济体量大、发展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足、市场资源空间广、制度优势明显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巨大潜力。

从三市发展看,平益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使三市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到根本性改变,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特色小镇创建为三市产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结构的调整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三市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必须看到三市发展的短板,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总体处于中低端水平,增长动力后劲不足;三眼桥、牛串坪两个集镇的聚能力有待提升,集聚优势远未充分发挥;三市与县城融合度不够、空间结构亟待优化、辐射力带动力不够;特色产业、“老板镇”等资源优势和巨大社会消费潜力还未能得到充分释放和高效开发利用;发展环境质量与老百姓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三市经济发展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发展路径的转型期、产业建设的关键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开放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开拓三市发展新境界。

第二章  “十四五”定位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紧扣岳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县委“一城四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一镇三区”发展战略,全力创建省级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创新衔接先行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共融统筹发展幸福区,以基础先行、产业振兴、集镇提质、融城兴镇“四大战役”为总战场,以解放思想为总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队伍建设为总保障,切实改善和提升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活力、实力、魅力”新三市。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保 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全镇人民 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体制建设,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积极融入湘鄂赣边产城融合新城、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全域旅游引领区、区域融合发展创新区发展战略,在产业链配套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事业帮扶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 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提升突发公共事 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坚持艰苦奋斗。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学习提升,矢志艰苦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用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十四五”期间三市镇重点“一镇三区”定位,全力创建省级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创新衔接先行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共融统筹发展幸福区。

全力创建省级特色小镇。立足现有面筋小镇创建基础,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对标看齐“华容县芥菜小镇”“临湘浮标小镇”。立足三市现有面筋产业布局特点与发展规模,结合既有资源分布特点,着眼于镇域产业整体、均衡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建设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面筋小镇”农业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创新衔接先行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继续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逐步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发挥各村资源禀赋不同优势,深度开发淡江民宿旅游、谷雨烟茶特色品牌,钟洞河、尧塘水库秀丽风光,寻优推进、错位发展,加快形成淡江、永太、大洞口等贫困村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打造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市场力量,以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有效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创新衔接先行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抓住平益高速在三市设置出口以及建设连接线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新型规模化的休闲食品产业聚集园区,加快面筋产业技术改进步伐,持续开展“引老乡、建家乡”招商引资活动,充分聚集“老板镇”独特资源,全面推动动传统面筋主导产业扩容升级,带动传统彩印、花椒、辣椒、油料等上下游产业全面转型,努力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生态共融统筹发展幸福区。构建更加稳定持久、以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为导向的发展机制,科学编制镇级规划、村庄规划,形成产镇融合、镇村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综合土地资源、产业培育、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要素,转向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稳步提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集中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问题,让下乡创业的人才留下来,全力打造生态共融统筹发展幸福区。

第四节  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定位,今后五年,三市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速快于全县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综合实力全县同类乡镇排名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一镇四区”战略部署,积极构建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着力提升产业品质、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具体目标是:

——产业更具竞争力。面筋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彩印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物流运输业等更具竞争优势,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综、文旅等成为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到 2025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48%以上,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镇域更具影响力。与县城深度融合,加入到县城周边安定、加义、三阳等乡镇组群集,聚辐射能力增强,实现协同发展。村级发展一体化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位进一步提升。改造三眼桥、牛串坪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集镇,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小村落、一批秀美富裕魅力的秀美屋场。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充分展示,三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项目更具吸引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平益高速三市段、高速连接线、爽三公路提质改造、3000亩食品工业园、防洪堤三期、汨罗江天湖古樟公园、下沙集镇提质改造、大洞口(永安)集中建房点、群众文化广场等战重大项目能顺利万完成。

——人民更具幸福感。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创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到 2025年达到38500 元/年,比 2020 年翻一番。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保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清零”。社会治理更高效,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

第三章  优化完善四大网络,拓展基础设施新空间

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衔接”原则, 加快实施综合交通、民用保障、水利设施、通讯信息“四大网络工程”,加强与周边乡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区域基础设施保障网。

第一节  建好农村综合交通网

围绕突出加快建设“县城半小时交通圈”目标,构建内联外接、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①加速畅通对外交通网络。重点推进平益高速三市段、高速连接线等工程建设,争取S316 至平益高速三市互通公路、平益高速三市互通公路至 S202 公路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有效推进连接三阳、安定、加义、福寿山等周边乡镇的国、省、县道建设,谋划推动城钟虹公路延伸到三市,X007县道、爽思公路提质改造,争取完成横槎往安定方向道路提质改造、官白公路提质改造、三新至童市主干道路提质改造。

②加快完善对内交通网络。全面实施“排堵保畅”工程,优化集镇道路框架,改造重要交通节点、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段。争取落实“亚行贷款湖南汨罗江流域平江段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沿河风光带建设。加大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尧太公路升级改造、毛家二桥新建、金沙路相关项目建设,力争完成30公里村组道路硬化、40公里“白改黑”项目、80公里道路拓宽项目。

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新建三市镇综合一体化服务站集疏运道路工程,建成三市客运汽车站,建成一批公共停车场,建好一批农村客运“招呼站”。完善通村、通乡、到县客运三级网络,推进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于一体的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构建以常规客运班车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电动汽车为延伸的“三位一体”农村公共交通体系。

第二节  完善安全能源保障网

围绕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经济发展的目标,加强电力、水电等能源类基础设施建设。

①自供区改革。按照《平江县小水电站自供区改革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平改办函[2020]56号)文件精神,全面完成横槎平安电站、三郊电站自供区改革改造上划工作,全面完成自供区农户电表户改工作,确保并入国家电网,让群众享受到安全可靠的用电。

②电网升级改造。优化 110 千伏、35 千伏网架结构,建成智能化电网,到2025年,供电可靠率达到 99.96%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 99.95%以上。

③科学供应能源。规范管理现有液化气站,推进天然气管道设施向镇村延伸。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能源供求实现基本平衡并适度超前,清洁能源消纳率达到95%以上。

第三节  构筑可靠水利设施网

围绕“一库一江两河”(尧塘水库、汨罗江、钟洞河、恩熙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重点,开展强库、固堤、扩排、开源、提升、综治六大工程建设。

①构建防洪排涝体系。全面解决“一库一江两河”流域防洪排涝突出问题,汨罗江干流、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堤防全面达标,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开展尧塘水库至钟洞河上游江排涝工程、恩熙河综合整治工程、爽思河清淤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等,全面提升镇村防洪水平。

②构建生态型清水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以上,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完成爽口片区自来水安装工程建设,实施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汨罗江沿岸村庄生活污水小集中处理、农村单户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等多个建设项目。全面改善河湖水域生态环境,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85%以上。

③构建现代型水管体系。“河长制”管理覆盖率达到85%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节水型村庄、单位、部门覆盖率达到 65%以上。推动汨罗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与防洪设施有机结合,强化河湖水域岸线保护。

第四节  打造高效高速信息网

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一门式”“一站式”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以智慧乡村治理、智慧安居、智慧环保等工程为重点,推进智慧健康、智慧社会保障、智慧科教、智慧文体等应用工程。加强与联通、移动、电信等部门对接,将5G技术广泛运用到农户家中,不断提升农户基础信息服务水平,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服务。

第四章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重构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  优先发展优势产业

坚持“面筋小镇”“一心一区四带六基地”创建规划思路不变,突出产业核心区(下沙食品工业园)产业带动、辐射、孵化能力。

①推动创新创业。依托华文、玉峰等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校组建国家技术中心,推动技术改造。争取启动位于高速连接线沿线的3000亩-5000亩食品工业园建设,与中国食品产业协会联合创建食品产业创新基地和孵化培养基地,高标准建设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推进食品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进程,创建“中国休闲食品之乡”。

②加快园区建设。对下沙食品工业园进行整合提升,将单一食品工业园区转变为链条式、高新技术型、综合型新兴产业园区,大力引进优质企业,重点发展新型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将园区建成“县城半小时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全民创业的活跃区、新型乡镇工业的示范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将园区打造成品牌园区、创新园区、低碳园区。完善园区内水、电、气、路、通讯、环保、检验检测、生活保障、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力,致力打造成“产镇融合”升级版。

③构建产业集群。立足下沙食品工业园产业发展平台,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联系,拓展彩印包装、物流运输、机械加工、面筋原材料加工等产业,拉长优势产业链,构建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带动三市工、农、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整体提升。

④培植新兴产业。立足“面筋博物馆——电商直播中心”等现有基础,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提升,重点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电商直播、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链关联效应明显的集聚区,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第二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两椒两油一花一茶”(花椒、辣椒、油茶、油菜、金银花、茶叶)的发展基本盘,协同发展生猪养殖、澳洲茶树、家禽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综旅游,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生态、绿色、安全为总目标, 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九大现代农业基地为载体,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一体、精细精准精品并举,大力发展品质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全镇建成功能区面积4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建立健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建设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深化农气合作会商机制,提升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能力,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年产3.2万吨以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60%左右。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做优精品农业,重点发展“两椒两油一花一茶”、生猪养殖、澳洲茶树、家禽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综旅游等主导产业。到2025年,发展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的块状产业,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平江烟茶”淡江标准化厂房投产,宦田神鼎山农综基地对外营业,花椒基地拓展到托田、爽口、下沙等村面积扩张到10000亩,金银花基地拓展到6000亩并建成标准化加工厂房,澳洲茶树种植面积扩大规模到1200亩,正大集团生猪养殖配套二期项目启动实施。

③推进农业专业化。全面提升农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加快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第三节  提升发展新兴产业

以“文化+”的理念,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文化与农村、创意、金融、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力争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促进三市未来经济。推动“美育基地”实施,在三市镇联华村、高和村、爽口村、托田村、永太村等地,以联华小学、杨槐水库、“结草堂”等地为创建点,打造以学研、康养、农场为主,细分“美育学研区”“美育体验区”“种植观光区”“农业观光区”“服务接待区”的“美育基地”。培育“淡江民宿·清风庐·蠢庐”等优势品牌。深度开发李元度、钟期光、周令钊等文化名片效应,启动建设“汨罗江·天湖古樟文化产业公园”。实施田园综合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培育工程,着力发展重点农旅结合的农村文化旅游,建成神鼎山、猎玩小镇、思姑来民宿等农旅融合产业园区;利用“一江两河”天然水域优势,建设汨罗江“水上世界”、恩溪河、钟洞河“家庭式”漂流,补足平江漂流短板,深入推广“老三市、醉平江”旅游形象品牌,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力争把三市打造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四章  提升近县乡镇能级,构筑协调发展新格局

按照融入“县城半小时经济圈”“中心提升、两翼拓展、南北统筹”的总体思路,强化两个集镇、两个片区、各村优势功能和特色。

第一节  优化空间布局

以沿江、沿路、沿路区域为重点,提升中心集镇功能,着力培育三市和爽口组群,形成“一心一区四带六基地”的三市空间总体布局框架。

一心:三市镇公共服务中心

一区:三市镇食品工业小区

四带:汨罗江滨江综合产业发展带

省道S308产业发展带

县道X007产业发展带

平益高速—省道S308连接线产业发展带

六基地:

高和产业基地(主导产业:油菜种植、金银花种植、大豆种植、花生种植)

宦田产业基地(主导产业:精致大棚、鲜果采摘、油茶种植)

淡江产业基地(主导产业:茶叶种植)

中沙产业基地(主导产业:花椒种植、天冬种植、梅花鹿养殖)

天湖产业基地(主导产业:油菜种植、芝麻种植、大豆种植)

白雨、保丰、渡头产业基地(主导产业:油菜种植、萝卜种植、辣椒种植)

第二节  提升集镇建设

①扩大集镇规模。打造北部政治生活中心——三市镇区,服务本地居民为主,南部商业休闲中心——下沙集镇,服务客商游客为主。将下沙集镇城市综合体、下沙商业广场、三眼桥集镇城市综合体、三市文化公园、沿江风光带等项目落地实施,市场监督管理所、交警队、派出所建设进入到集镇扩建范围,统筹推进牛串坪、三眼桥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到2025 年,三市的城镇化率达到45% 左右,城镇人口 27268人。

②塑造特色风貌。促进新老镇区融合发展,有序推进老镇区更新改造,重点保护历史遗存,保持传统街巷风貌,改善中心镇区景观,重视色彩规划研究,彰显新镇、老镇、拓展区等区域风貌特色,营造兼具时代气息和历 史底蕴的美丽镇区。

③完善基础配套。大力实施六大工程。

融山润水工程:防洪堤建设、汨罗江沿江风光带。

有机更新工程:老街区块、居委会农二组区块、金三角区块、牛串平区块等改造工程。 

集镇核心工程:集镇景观、商务办公、政务服务、安居宜居、公共服务等领域工程。

排堵保畅工程:肥田路口、十字渠路口、中坳S路、牛串坪十字路等改造提升工程。

地下空间工程:兴三路、防洪堤、工业园区等地下空间开发工程。

门户提升工程:平益高速互通、S308入口、宦田入口、加义入口等门户改造提升工程。

第三节  强化规划管控

①保障农业空间。农业空间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引导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要切实保护好农业空间,守住粮食生产能力底线,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②保护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推进人口、产业向城镇空间有序转移,强化生态红线管理,保障生态系统循环,执行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适度发展生态型产业,强化生态功能修复。

③加强空间调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在三类空间的指引下,有序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集约高效科学利用。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大项目等都要遵循三类空间的布局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实施分类指导的空间调控政策,土地、资金和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优先向城镇空间倾斜,引导人口和产业重点向城镇空间集聚。保障农业空间耕地资源,控制开发强度和规模。严格生态空间的保护,实行保护优先、点状开发,发展生态适宜性产业。

第五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乡村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  脱贫振兴有效衔接

①做好机制衔接。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精准统计、“五级书记”抓扶贫、“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大数据监管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构建了组织领导、驻村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一系列责任链条,起到了压舱石的关键作用。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值得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同时,要设计一些管长远的制度和办法。

②做好产业衔接。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逐步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打造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发挥市场力量,以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③做好项目衔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实施了大批补短板项目,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极大改善。集中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问题,转向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实现农村生态治理,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治理方式,全面建设贫困地区的生态宜居乡村。稳步提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让下乡创业的人才留下来、待得住。

④做好政策衔接。对退出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除落实“一摘四不摘”的要求,继续坚持现行主要的减贫政策,避免因政策取消出现返贫。同时,厘清工作思路,调整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由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成常态化支持政策,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出现返贫致贫的,及时实施精准帮扶。推进脱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为少数特殊困难群众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做到不因灾因病和突发情况致贫返贫。

⑤做好规划衔接。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对接,在新形势下要合理统筹扶贫与发展工作。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将贫困治理框架纳入乡村振兴的框架下统筹推进,构建更加稳定持久、以城乡融合为导向的发展机制,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巩固脱贫成果再加力。

第二节  推进农村宜居建设

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支持规范村民建房示范点。推进农村全域环境整治,加强农村自然风貌、传统建筑和农俗文化保护,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全力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争取人居环境示范村达到10%以上,创建27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培育建设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3个示范村,秀美屋场、秀美庭院突破200个。实现“空心房”整治动态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分类推进农民集聚区、规划保留村和内聚外迁村建设。到 2025年,创建若干市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第三节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成淡江村、爽口村2个乡村振兴引领示范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构建“股金”“租金”“保障金”等多元生产经营收入机制,实现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扎实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青年技工本地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收入。实现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低收入农户生活困难的基本手段,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第四节  突出发展要素保障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 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学有序试点试行“确权确数不确地”的土地流转模式。

第五节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三美乡村”创建活动,构建提升农民书屋、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明素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弘扬德孝人文精神,构建和睦邻里关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培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服务,鼓励民间文艺队伍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 2025 年,创建市级文明村 4个、县级文明村8。

第六节  加强乡村自治法治

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发挥“党建5+”积极作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推动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持续推进“三无”村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优良家风建设”活动。积极引导乡贤回乡发展。到 2025 年,建制村100%实现民主法治村创建。

第六章  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形成共创共享新局面

第一节 完善教育建设

全面贯彻“质量立教”办学理念,构建城乡一体、有机衔接、覆盖终生的教育体系。扩大教育普惠面,充分发挥三市教育基金会作用,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投资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下沙小学整体搬迁,建成中心幼儿园,解决三市中、小学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加上一道守护。

第二节  完善医疗建设

优化卫生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三市卫生院选址搬迁,加强对医卫人员的培训培养,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对各村卫生室进一步规范完善,推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医保相关政策,让群众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

第三节  完善养老建设

加快推进集中养老中心建设项目完工,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鼓励有条件和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培育扶持,推动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引导养老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使我镇孤寡老人老有所依。

第四节  完善殡葬建设

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强乡镇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到2025年,建成3个公益性公墓(含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6个农村丧事集中办事公共点,乡镇级行政区域覆盖率100%,节地生态安葬率70%。

第五节  完善应急建设

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指挥体系,建立三市镇应急救援队伍,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定期评估检验和修编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和培训,在各村建设小型应急避难场所27个,大型应急避难场所2个,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每月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拉练,优化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推进紧急情况下应对能力。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强化应急物资装备配送能力,完善物资装备储备信息管理,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

第六节 完善公益发展

完善慈善发展机制,发展壮大“三市爱心之家互助协会”等民间公益组织,制定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公益慈善事业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推进慈善超市标准化建设试点,到 2025 年,建立一个慈善超市。

第七章  推进规划落地生根,实现“十四五”新蓝图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三市镇“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抓好工作落实。各村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重视规划纲要的统领和指导作用,认真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推进规划纲要实施。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规划纲要推进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强化立法保障、监督推动,形成多方联动、密切配合、携手共绘新蓝图的强大合力。

第二节  强化统筹衔接

强化规划纲要的龙头作用,明确各类规划功能,编制和实施一批发展规划,引领三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理顺三市镇规划体系,明确上下层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衔接关系,将规划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及其管理权限挂钩。围绕空间发展与保护布局、基础数据指标、空间分类技术标准、规划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等领域,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多规合一”。加强重大战略性和前瞻性课题研究,逐步将专项规划转化为行动方案、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

第三节  加快项目推进

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关系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全程监管机制,优先保障县及县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落实重大项目投资主体,鼓励和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重大项目。

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

建立完善规划纲要监测、研究与评估机制,加强规划纲要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全面总结,跟踪规划纲要实施全过程,建立规划纲要实施效果反馈机制和部门综合评价及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规划管理,如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较大程度偏离规划目标,应及时提出规划调整议案。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电等平台,广泛宣传规划纲要的内容,凝聚全市人民共识与力量,推动规划纲要的实施。

“十四五”规划纲要是三市迈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全镇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适应引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再创新优势,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加快建设“活力、实力、魅力”新三市,奋力谱写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三市而努力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