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07-12

余坪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余坪镇 2021-11-05 09:47
| | | |

前   言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镇的建设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有规律,对其规划建设与发展时,要遵循其本身的特有规律有序进行,要根据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优势资源,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乡镇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乡镇的思路,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乡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十四五”期间,是余坪镇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美丽余坪”的关键时期,立足余坪实际,凝聚群众意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科学编制好余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必将对余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蓝图。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1、“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余坪镇“十三五”规划实施五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规划发展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贯彻县委、县政府“绿富双赢”发展理念,狠抓项目建设和城镇建设,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基本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1)突出党建引领,组织建设根基更稳

过去五年,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理念,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把党建工作主动融入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余坪党建”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有名的“金字招牌”,基层党建工作连续7年先进,得到广泛认可。一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完善镇党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坚定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开展农村工作的信心和能力。按要求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通过抓政治思想、制度建设和集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的意识,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和谐团结,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余坪党政班子连续7年获评优秀班子,共27名干部荣立三等功,29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其中国家级先进1人、省级先进1人、市级先进4人,每年都有多名党政负责干部进入全县先进行列。二是全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增加对党建工作方面的基础投入,过去五年,共投入907.3万元,新建村部16个,改扩建2个,同时高标准布置了18个村(社区)的党建办公室和便民站所,各支部均配备电脑、打印机、投影仪、高拍仪等电子设备,单设村级党建业务员,通过每月督查、按季汇总、年终归档的方式收集、整理党建相关资料,接受多次市县督查、调研,得到充分肯定;完善机关“五小”设施建设,新建3栋、60套干部公租房,新建余坪镇政务大厅,改革机关食堂,优化干部文体活动中心。三是全面强化队伍管理。稳妥推进,将28个村合并17个村、1个社区,并先后完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换届;每年举办党员春训班,组织全镇党员到县委党校集中学习;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支村委干部到井冈山、韶山及县内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党性锤炼;各支部坚持按照“135”管理模式开展工作,落实村干部坐班制。严格审批,共发展新党员76名,71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同时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73名,其中开除党籍1名,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严格干部管理,强化干部培训、轮岗和交流,近年来共有12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19人调任县局或其他乡镇,每年都有多名干部到部委或局机关跟班学习,同时铁腕出击,调查处理干部36人,调出、开除干部6名,进一步纯化余坪团队。四是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在全镇党员队伍和党支部中广泛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巴陵先锋先行”等主题活动,常态化组织生活和党日活动,党员积分制管理落到实处,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压实“两新”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一大批党员在防疫抗疫、慈善捐资、脱贫攻坚、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

(2)突出脱贫攻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过去五年,始终把不断健全保障、完善制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对照“一超过两不愁四保障”要求,盯紧“红黄卡”对象,突出保障兜底,通过公益岗位、低保五保、临时救济等手段,确保贫困户收入达标,同时高标准落实住房、医疗、教育、安全饮水等基本保证,建设11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解决714户群众安居问题,慢病签约、家庭医生及医保减免政策全覆盖,安全饮水进村入户,全镇无一例因贫辍学;注重扶志扶智,广泛组织“春风行动”,近年来共组织大型现场招聘会4次,成功输送劳动力45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近1000人),组织“两后生”、“巾帼扶贫”等专业技术培训,送训人数超过400人,每年以村为单位召开贫困户座谈会、“双扶双树”讲座,镇级表彰自立自强贫困户、开展“双带双心”主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同时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引进汇民合作社、美佳利玩具厂入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做大做强以谢坪竹器厂、万洞和市里水果基地、宋塅、忘私及泉源有机茶种植、深坑千亩油茶基地为典型代表的扶贫产业;多个村自主成立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7个光伏发电站,为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产业扶贫、做好后续帮扶作出了诸多有益且有成效的尝试。截至2020年底,我镇共实现1832户,5939人稳定脱贫,7个贫困村整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15成功归零。二是公共服务功能增强。投资2100万元,争取多方支持,新建联合五保之家和余坪中心敬老院,增设床位240余个,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全市最高标准的农村养老保障综合体,多次接受各级调研、观摩,得到充分肯定。投资100多万元高标准修建了余坪广场,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同时支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为11个村修建文化广场,标准化配置体育健身器材,每村都有一支文化队伍,积极组织电影下村、送戏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保险、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3)突出项目引领,美丽镇村成效显著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牢牢把握“围绕大项目、实现大发展”的总体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跨越追赶。实践证明,这些年余坪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地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项目建设方面抓出了成效。近五年来,我镇项目建设包括各级重点工程和镇村民生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居历史之最。正因为抓住了项目落地契机、争取了各级大力支持,我们才能获得如此“丰收”。华电平江电厂、浩吉铁路、余市公路改造、电厂安置区和余坪集镇开发等项目总投资超过120亿元,这些项目都是“十三五”时期的大项目,是余坪经济社会发展的“航空母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这些大项目的推动实施带来的是主要经济指标的较快增长,与2015年相比,截至2020年底,余坪地方生产总值达5.1亿元,净增1.76亿元,年均增10.5%;财政总收入达3552.15万元,净增2082.15万元,年均增长28%;人均纯收入超过7800元,实现较快增长。

(4)突出生态亮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五年,始终把城乡面貌改善作为重点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农村“四房”整治,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扮靓城乡环境。一是加大整治投入力度。围绕“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目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新建集镇垃圾转运中心,辐射周边10个村(居),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净化水体环境;对5000余米河道进行清淤、砍青,针对曲江、昌江两条境内主要河流进行堤岸整修和加固,确保水清岸绿;按照“庭院栽果、村道栽花、河道栽柳”模式推进全镇增绿,新植香樟、桂花、园柏、樱花等树木4.8万株,新铺草皮4.6万平方米,发放果树苗木5万余株,将余坪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绿色大花园;二是加大违法打击力度。先后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砂场、拆除养殖场、禁渔禁伐、禁鞭禁塑、禁葬等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共打击非法采砂100余次,拆除违规养殖场40余家;开展烟花鞭炮“打非清剿”行动260余次,缴获和销毁烟花鞭炮等价值超过52万元;集中清理了所有河道沿线、公路沿线垃圾近1.5万吨,治理黑臭水体,彻底清除了河边、路边、屋场边的陈年垃圾;三是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全镇共打造34个秀美屋场,新建或改建农村旱厕762个,近年共拆除农村“四房”2457栋、26.3万平方米;多个村(社区)以“源头分类、统一投放、集中回收”为原则,探索垃圾分类绿色发展新模式;新建范固大型公益性公墓山,建设墓穴、墓坑800余个,有效推进殡葬改革;通过美化墙体、增设墙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5)突出为民服务宗旨,发展红利共建共享

过去五年,始终把“基础设施做实做优、发展红利共建共享”摆在突出位置,筹措资金超过3个亿,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一是以BOT模式推动新集镇建设,争取社会资金近8000万元,累计出让土地500余宗,新建楼房400余栋,集镇人口从2015年的3000余人增长至6000人,全面完成水电路网配套,集镇面积扩大一倍;二是整体统筹资金3946.85万元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实施高标准农田3650亩、提质改造近万亩,新修堰坝、河堤、渠道,并对14座小Ⅱ型水库、多座万方大山塘进行除险加固,积年水毁设施基本修复到位;三是拆除“四房”,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同步推进“增减挂”项目,近五年已实施600余亩,为镇财政增收近5000万元;四是投1000万元,分三期完成老集镇改造项目,中心区域“白改黑”和雨污分流全覆盖,路沿石和人行道成为“标配”,优化集镇防洪圈,完成余坪一桥新建;五是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五年内共新修、硬化村组级公路96.5公里,拓宽30余公里,实现公路通组全覆盖,还有多个村实现水泥路到户全覆盖,高标准完成平伍公路、余市公路沿线环境美化,进一步强化余坪交通区位优势;六是推进教育教学水平提质,完成12所中小学合格制学校建设,投资1200万元新建余坪运动场和中心幼儿园,完成余坪中心小学、谈胥小学、谢坪小学、华中学校、盘山小学、平江六中、泉源小学、新庄小学、张市中学9所学校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建设;七是结合火电、铁路和余市公路拆迁安置,高标准打造23个规范村民建房示范小区,其中范固火电安置示范小区,投资3700余万,已容纳拆迁和易地搬迁户104户,是余坪的地标性建筑群,多次接受上级调研、观摩,得到充分肯定。

2、“十三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余坪镇在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集中度不高,产业发展不快,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明显滞后、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集镇功能不全、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三是乡镇产业发展水平低,多是一些传统产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没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随着三个大项目的推进、老街改造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引发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相互叠加、交织,较大程度影响了正常工作。这些不足有待我们在“十四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主要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扶贫支持,同时平江进入湘鄂赣、中央苏区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余坪作为重要的建设点,发展机遇巨大。

2、主要挑战

一是地理位置先天不足。余坪镇大部地处山区,所辖区域狭长,地形复杂,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十三五”期间,交通状况不断改善,“主动脉”已经接通,但距离“十四五”高速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缺口。

二是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本地企业数量极少、规模小,基本为手工加工形式的小作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本地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缓慢,缺少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方向不明确,有农业发展基础和龙头企业,但带动能力和产业延伸能力不强,多数农产品以初级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与文旅产业结合不紧密、附加值低。支持保护农业体系不够健全。农业市场风险、自然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农业产业仍处于弱势,农技推广体系弱化。

三是乡村发展人才缺失严重。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地谁来种、农村谁来建”的难题。从专业技术人员看,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多、任务重,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要求高,但目前各个乡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从农村劳动力来看,许多中青年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务工或非农就业。

四是基础设施亟待提升。由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投入资金较大,但镇级财力有限,使我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等现象突出,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打造全域旅游小镇,镇级生态环境有待提升。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仍在扩大。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低,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一些村庄内部硬化过度,绿化美化不足。多数村庄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仍处于较低水平,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死角较多。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仍然存在短板。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稳中有变

受到全球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影响,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趋缓。《地方政府投资条例》自2019年7月1日生效,地方政府的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理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机制需要时间,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可能继续下滑。国内投资增速下降,居民消费内需的总量不足,出口增幅有所减少,导致经济增速降低。经济转型、生态环保导致的过剩产能压缩、各地新动能培育相对不足,引发了阶段性、区域性、行业性就业环境波动,地方税收下降等可能的问题,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地方投资预期、居民消费信心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十四五”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挑战。

(二)区域发展走向协同共进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及湘赣边区发展等国家和区域战略的深入推进,平江和环洞庭湖城市群、湘赣边城市内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加快拓展开放渠道,提升开放空间,融入区域发展,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未来城镇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高质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从主要解决“有没有”到着力解决“好不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因此从高速发展走向稳中求进将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基调。

三、“十四五”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

(一)“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十四五”规划发展原则

1、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

要对“十四五”期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我镇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分析和判断。在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镇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新型能源建设示范区、产域融合的引领区”的发展主线,狠抓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乡风民情、党风廉政、脱贫攻坚等五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环产业园服务业,建立新农村建设、产域深度融合发展和深化改革的示范,让余坪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发展更加均衡。

2、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原则

产业布局趋于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探索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

余坪镇最大的镇情依然是经济落后,基础薄弱。编制“十四五”规划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发展方向,规划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就学、就业、收入、养老、社会保障等重要问题。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社会治理,做好防震减灾研究规划工作,建设美丽幸福安居家园。

4、坚持集思广益、开门编规的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发展规划条例》,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程序。严格遵守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各相关环节的要求,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在不断提高规划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运用网络、微信等形式,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好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充分借助外脑,组建专家顾问团队,聘请离退休老领导、学者、专家参与到规划之中,跳出余坪看余坪。把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改革的过程、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的过程和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十四五”规划发展定位

综合自身条件和区域发展背景以及政策背景的分析,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总体定位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大力建设“生态、民本、小康、和谐”余坪;紧紧围绕“生态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强镇”战略,依托华电平江电厂和蒙华铁路运煤专线,建成能源产业园区,围绕产业园和货运站,有针对性地发展餐饮、物流、商贸、旅游等第二、第三产业,打造特色“能源小镇”。充分利用火力发电附加资源,进一步盘活地方资本和产业,加大宣传、加强稳控、加快建设,打造以火电厂、产业园为发展核心的,有余坪特色的支柱产业。

(四)“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

根据“十三五”发展基础和条件,“十四五”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年均增长24%,财政总收入达到1950万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达到1.2亿元,红色生态旅游业年均增长12%,达到8000万元。

——社会进步: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新增城镇人口3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新增就业人口1500人,减少贫困人口400人,城镇绿化率达到20%,森林覆盖率达到25%。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体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

——民生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达到118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25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危房改造达到98%,农村安全饮水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5%,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余坪镇“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分类

指标

2020年(预计)

2025年

目标

指标

属性

经济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4800

10000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万元)

1400

195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0.5

1.2

预期性

红色生态旅游业(万元)

800

2000

预期性

社会进步

城镇化率(%)

45

65

约束性

城镇绿化率(%)

8

2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10

25

约束性

民生改善

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

0.8

1.2

约束性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万元)

15.5

25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3.8

约束性

农村危房改造(%)

95

100

约束性

农村安全饮水(%)

95

100

约束性

城镇污水处理率(%)

89

95

约束性

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

80

95

约束性

贫困发生率(%)

5.4

1

约束性

四、“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1、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实施产业升级工程

(1)提高农产品质量。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资质量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违规违法销售农资行为。加强产地安全管理,对农业产地实施分区管理,开展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快追溯体系建立和应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

(2)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大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到2022年,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完成引进、示范、推广种植业新品种20个,养殖业新品种10个。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技术,推广轻质大棚、喷滴灌、频振灯等设施化栽培。优化农资商品结构,打造优质农资供应主渠道。

(3)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支持鼓励农业企业争创各级质量奖,支持农业企业积极创建各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及标准化示范区。推进农业品牌认证与管理。支持农业企业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标识,着力打造绿茶、花木、小水果等区域性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加强商标管理,防止农产品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支持农业品牌“走出去”,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扩大路口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合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地制宜,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①水稻生产

严格执行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美如画的高标准,将张市村等5个村13500亩为核心区,其余村为辐射区,建好余坪高标准农田建设。

利用农村水稻高产示范片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0亩,改造低产田4000亩,在全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21500亩,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率,提高单产,促进粮食增量。在全镇各村种植特种水稻10000亩以上。以专业合作社为带动,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在张市村实行水稻工厂化育秧,服务3万亩水稻。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谈胥村、盘山村作为整村土地集中流转建立种植加工储存一体化大型种植合作社。

专栏1:水稻生产

高标准农田建设:张市村等5个村13500亩为核心区,其余村为辐射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0亩,改造低产田4000亩。

集中育秧区21500亩。

种植特种水稻10000亩以上。

水稻工厂化育秧:在张市村、杨树湾实行水稻工厂化育秧,服务3万亩水稻。

②养殖业生产

扶持牛羊和家禽养殖,形成养殖规模。结合现有的盘山村黄牛养殖等养殖户成立大型养殖合作社,发展养殖业。新建特色养殖场3个,特色养殖面积达100亩。对养殖类品种进行改良,大力发展以黄牛、黑山羊等为品种的特色养殖业。在全镇各村推进养殖体系建设。

③水果、蔬菜、特色珍贵花卉等其他特色种植

对接长株潭的“菜篮子”工程,在宋塅村、盘山村整合土地3000亩建设一个多品种、多功能水果基地。在余坪社区、谢坪村整合土地新建一个5000亩的有机蔬菜基地。争取资金建设特色花卉示范点,实现牡丹种植面积上万亩,产值上亿元。在谢坪村新建面积100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园地,具有1—2个特色花卉系列产品,建齐园区各配套设施,打造功能齐全的花卉苗木基地。积极推广其他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引导现有种植小区扩大规模,力争使之成为余坪特色品牌产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广阔林地,有计划地进行大榛子的培育生产。通过“一村一品”或“一村几品”,进一步完善了现代农业区域布局,集中发展了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产业。

专栏2:特色种植

水果基地宋塅村、盘山村

有机蔬菜基地余坪社区谢坪

花卉苗木基地谢坪

④林业生产

以促进旅游,消灭荒山,提高林地收入为主旨,大力发展生态林业。

林业基地建设方面,通过山场承包、流转等形式,加大林业示范基地建设,到期末,发展“进入国际战略储备材补助”10000亩、有机茶1000亩、楠竹10000亩、其他经济林600亩。结合旅游景区建设,建成园林苗圃1个,面积600亩,年产值300万元。

发展林下种、养业,开展“森林人家”建设,计划发展林下养殖户300户、林下食用菌栽培户200户。

新建中型楠竹加工厂1座,提高林业生产附加值。

通过全镇实行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公益林建设,实施新造林计划,力争基本消灭境内荒山。对全镇1500亩宜林荒地和受灾林地进行造林;对全镇4500亩幼林林地进行抚育;对全镇350亩坡耕地退耕还林;对境内全部宜林荒山和受灾林地进行全面造林。

在余坪镇与外镇接壤的海拔在300米以上的林地开垦防火隔离带,并种植防火树种,总长度10公里;在余坪镇主要进山路口设立永久森林防火宣传牌26块;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园地,具有1-2个特色花卉系列产品,园区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窄路面加宽工程 新建余坪镇市政基础设施对谈胥、稻竹、宋塅、张市等18个行政村路面进行加宽改善工程,已实施硬化路面宽度未达4.5M的,共32KM。产业布局趋于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4)发展现代物流业。应以蒙华铁路货运站建设为契机,以华电为依托,找准镇域发展定位,确立“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两个项目的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以余坪社区为中心,在范固村、黄管村、余坪社区打造能源小镇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链接县城物流点与电商产业园,打造“电商+物流”的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完善“县级物流集散中心、乡镇运输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打造高效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围绕特色能源小镇建设城乡高效配送点,加快城镇共同配送信息平台与市、县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

(5)发展能源附加新型产业。以华电火电厂的建成投产为契机,充分利用火电厂余热、余渣处理,引入新型产业进驻。大力发展以电厂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以火电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业,并逐步拓展延长产业链,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以和谐宜居为切点,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1)加强各集镇沿江风光带建设,余坪集镇沿江基础设施建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棚户区及危房改造,全镇棚户区1000套,危房改造1500户;张市村、市里村土地增减挂钩拆旧项目提质改造,张市砖厂、市里砖厂周边建设用地100亩复垦还耕及灌溉配套;范固村土地开发项目,计划开垦范固村荒草地100亩,逐年增加耕地面积;集镇新街建设、地下管网建设、人行道建设和亮化、绿化工程,老街集镇亮化、绿化、人行道铺设,建设与改造.

(2)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五治(治厕、治圾、治房、治水、治风)为重点,强化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农村环境问题集中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环境面貌。全面规范农村房屋建设。完善农村建房规划管理和审批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规范新建房屋规划管控,全面清理农村违法建筑。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在新集镇上建设功能及全面,面积达3000㎡的集贸市场,余坪花园小区建设项目,在余坪集镇中心区建设花园式宜居小区一处,公租房小区外配套工程,公租房小区外道路建设2KM,公租建设小区内配套镇机关场地白改黑2000㎡和球场工程建设,市里村小区开发,平伍路村庄开发。

(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线,加强生态保护,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对城乡生态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广泛开展身边增绿、五边(城边、路边、水边、村边、房边)造林,创建一批绿色示范村庄、乡村公园(绿色屋场)、绿色示范庭院,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

(4)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继续稳步推进整合涉农建设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改革试点,形成“归口管理、决策民主、重点突出、投向科学,使用高效、群众满意”的基层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继续推进新一轮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创建工作,到2022年达到美丽乡村全覆盖。

3、以乡风文明为引领,促进文化生活繁荣

(1)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运用典型案例、身边故事,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整顿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买码赌博、办酒泛滥、庸俗表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严厉打击农村地区聚众赌博、买码赌博、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农村封建迷信活动。

(2)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秀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注重保护保留乡村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优秀本土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强化本土文化自信,发掘和发扬长期形成的勤劳质朴、尊老敬贤等宝贵精神“遗产”,深入挖掘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民间音乐、生活习俗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资源,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3)繁荣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好村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惠民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文化建设,到2022年,建成综合性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4个、全民健身工程8处。培育农村文艺队伍,提升各村社区文化特色和人才培养,组建龙狮队,腰鼓队,秧歌队,文艺演唱队,广场舞表演队,乡村乐队等,通过重大节日同台共计不断提升文艺素养和精神生活,搭建农村文化传播载体。巩固提升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的建设水平,实施送文化进村行动,深化“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经典剧目惠民演出、送戏下乡、“三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求。以村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农村文艺骨干培训和辅导,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强化文化推动发展功能。将文化要素融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打造一批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提高优秀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4、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引领基层党建提升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团结群众、推动发展、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筑牢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站位,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汇集起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五化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支部建设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以政治建设为统揽,以“党建5+”为引领,大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全力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激发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二是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快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一核”即以党支部领导为核心;“两委”即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会”即村民议事会)乡村治理体系,实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制定村规民约,大力移风易俗,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精心选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全面抓发展抓党建主责主业意识。加强对镇、村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探索将年轻干部放到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岗位轮岗交流培养机制,建立年轻干部“岗位历练+培训提升+竞岗选拔+择优使用+动态考察+综合评价”的全链条培养机制。选拔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每个村保持2-3名后备干部常数,每年分批次选派优秀村干部(或村级后备干部)到先进村(或镇机关办所)跟班学习。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帮增收、促发展的作用。注重从大学生村官、村民组长、农村致富青年中发展党员。鼓励和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每个村都有1名以上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个有帮带能力的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五大工程”(思想净化、骨干培养、党群连心、示范引领、正风肃纪工程),落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规范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足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思想净化武器,提高党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意见,改进工作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重点打造开放式、服务型、多功能的村(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共产党员先锋岗”等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密切群众关系。培养选树先进基层党组织,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

(2)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治理农村基层“微腐败”,构建反腐倡廉“微机制”,依法严惩群众身边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扎实推进廉洁文化特色品牌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廉政意识。不断夯实村级纪检监督组织建设,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全面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健全农民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强化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按照“两年一审、一审两年”的工作要求,定期组织村级财务审计。大力整治蝇贪、蚁腐,建立“小官大贪”“雁过拔毛”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坚决查处惠农补贴、扶贫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3)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强化支委会、村委会、村级自治组织建设。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探索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独立监督的途径,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加强农村社区服务阵地建设,推行信息化服务,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打造基层民主协商会示范点。深化党建O2O服务模式,依托线上线下平台,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挥新乡贤和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下放民生类政务服务事项至镇、村,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帮代办”。

(4)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平安路口”建设,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完善镇、村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以及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非法势力渗透活动打击力度,突出整治私设乱建现象,规范民间信仰场所管理。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强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实施摩托车“戴帽工程”,持续压减亡人交通事故。推进消防站建设,强化专职消防队培训演习,提升快速反应和灭火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强乡村食品安全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试行农村聚餐集中管理模式,提高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以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旧校舍等现有场所为依托,通过提质改造、完善加工设施设备,推进农村集体聚餐服务场所建设。

(5)提升乡村法治建设水平。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完善农村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做好农村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5、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加快基础设施突破

(1)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在“十三五”期末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四个不摘”,保持“四个不变”,全力以赴补短板、促提升,实现共同富裕。同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切实解决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与返贫类型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专项社会救助制度,把防止返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建立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2)加快农村水、电、气、网、物流建设。按照规划同步、建设同质、投入同量、管护同标的要求,全面提升水利设施、饮水工程、电力、燃气、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确保农村居民用水方便、喝水放心。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电,确保农村生产生活供电足量、平稳、安全。加快农村燃气供应网络建设,实现燃气供应全覆盖,随城镇化进程化配套供应天然气。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宽带互联网全覆盖,继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进自然村光纤宽带网络和5G网络全覆盖和镇、村(社区)重要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

(3)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大力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支持第一人民医院和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推进居民健康“一卡通”的应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深入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各项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异地就医互联网结算,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础养老金合理增长机制。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保护及困境儿童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幸福院、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

(5)加快建设特色能源小镇。

特色能源小镇建设以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居所地产、商铺型地产、客栈公寓型地产)为起点,逐步渗透特色新型产业项目,包括科教文卫等产业事业导入;不断植入能源文化因素,以主题公园、休闲商街、夜间休闲聚集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整合两大产业链:泛旅游产业链和能源特色产业链;两大产业链相互支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圈。最终建成具备智能化管理和多项城镇配套(银行、学校、医院等)特色能源小镇。

五、“十四五”规划实施与保障

(一)以点带面,突出重点项目支撑

1.抓好火电产业园区建设,新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拟在2020至2025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火电配套产业园区,余坪镇政府总投资100000万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0000万元。

2.新建现代化物流产业园——蒙华铁路物流产业园,在余坪镇建好物流园相关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配套蒙华铁路货运站物流产业园,镇政府计划总投资30000万元,十四五期间投资20000万元。

(二)层层落实,抓好城镇基础建设

分步落实,建设好余坪液化气站,余坪天然气站,余坪汽车站,集镇自来水厂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余坪镇敬老院改扩建,集镇沿江风光带建设,统筹规划好全镇18个村范围内增减挂钩项目,集镇老街改造项目,丁坳至余坪加油站全路段拓宽提质改造,集镇农贸市场建设,余坪镇居民小区建设项目,集镇污水处理厂项目,谈胥、忘私两个小集镇污水管网改造,规范村名建房点,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余坪镇行政服务中心等新增城镇基础建设项目工作。

(三)夯实基础,逐步改善乡镇条件

抓好高标准良田建设,退耕还林,楠竹复垦,做好树残林改造,"进入国际战略储备材补助",农田低改,建设有机茶基地,建设有机蔬菜基地,推广油菜种植,建设优良水果基地,搞好油茶产业开发及其他产业开发工作,培育农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果蔬及花卉种植基地,电排改造,安全饮水工程,集镇饮水抗旱水源工程,完成村级安全饮水工程,避险解困移民安置,张市村移民产业扶持。

交通方面完成通村通组公路、危桥改造、S313省道提质改造、余坪集镇至谈胥集镇提质改造、集镇街道硬化、下水道改造、高低压电线架设、农村电网改造、大塘水库整险、灌溉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新建农村客运站、中学公寓楼、对中心卫生院进行搬迁、修缮敬老院。完善计生服务中心、供电所、集镇垃圾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引进银行等金融系统,形成功能完备、环境改善的小城镇格局。

医疗卫生方面:做好余坪镇卫生院整体搬迁新建工作,同时做好村级卫生室建设.文化教育方面:平江六中综合楼,张市中学教学楼,启明星幼儿园教学楼、生活服务楼,范固幼儿园教学楼、生活服务楼,盘山幼儿园教学楼、生活服务楼,余坪中心小学运动场,范固小学整体搬迁,宋塅小学综合楼、生活服务楼,盘山小学综合楼、生活服务楼,谈胥小学学生宿舍、运动场等相关项目的建设,乡镇文化方面,搞好余坪镇文体广场建设,村级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公园,机关文体活动中心,公共停车场等项目。

(四)加强建设,争取各级政策支持

为了深入领会上级政府的政策精神和指导战略,对余坪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整体政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对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以及平江县政府和各级党委发布的各类政策文件进行研究。如:《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4年度边贸促进工程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湘商建〔2014〕21号);《绿色湖南建设纲要》2012.04;《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岳政发[2013]1号);《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岳政发〔2013〕16号);平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江县大力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平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实施湖南十大环保工程的通知;平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态势(2013),湖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机构公告等。

(五)推动实施,完善规划编制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编制余坪镇“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保证“十四五”规划的协调性、衔接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编制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镇党委政府成立余坪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挂帅,领导小组成员由全镇相关单位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乡村振兴办,统筹协调并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村、各单位要加强分工协作,充分做好保障工作。

2、严格编制程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评审论证、审批发布等各个环节时序要求,按照“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原则,认真履行规划编制工作流程,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3、发动全员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十四五”规划充分反映人民意愿、体现人民意志、汇聚人民力量,宣传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部署,要让人民群众掌握规划编制过程,清楚规划编制进度,了解规划主要内容,监督规划实施效果。

4、注重协同推进。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做好规划纲要与上级总体规划、县重点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编制协同推进、按时完成。项目工作要按照规划编制阶段划分,从重大项目谋划到“十四五”重点项目库建设,实现同步推进,为“十四五”规划奠定坚实支撑。

各村、各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号召和动员全镇人民广泛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开放,向全镇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答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