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07-12

童市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童市镇 2021-11-05 11:20
| | | |

“十四五”时期,是我镇加快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的期盼。深刻认识童市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以及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科学规划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童市镇建设“中部强镇”,实现转型升级与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纲要主要明确童市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十三五”时期,我镇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精神,抢抓机遇、转变观念,围绕创建“富裕童市、平安童市、生态童市”的发展思路,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特色化、社会和谐化。 全力抓好精准扶贫、产业转型、集镇建设、生态保护、农村改革、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有效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亿元,年均增长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达到0.32亿元,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新增城镇人口0.5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城乡医保、养老保覆盖率100%,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农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二)精准扶贫卓有成效

在《平江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指导下,强化镇村两级联动指挥体系的调度协调,夯实各级帮扶责任,确保脱贫任务落实到人、脱贫措施细化到户、脱贫实效精准量化,截至2020年低,共实现1151户3816人脱贫;共落实了1833户5697人的安居保障工程;新建6个,改造升级14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6151人,慢病管理1245人,大病集中救治53人,重病兜底23人,五保,低保,残疾227人;采集录入系统贫困劳动力2790人,落实了交通补助1145人,补助金额314200元,落实疫情期间外出务工补助459人,补助金额275400元;两后生驾驶证自主培训5人,致富带头人培训10人,培训电脑,家政、挖机、叉车技术90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合理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与后盾单位对接,争资争项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化解村级债务,在完成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为贫困村化解账面债务78.8205万元、隐性债务46.58万元。

(三)产业升级效果凸显

“十三五”期间,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新的突破。截至2020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亿元。传统产业稳定增长。全镇粮食生产面积不断增长;以发放种子和技术指导的方式鼓励油菜种植,油菜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近三年来,全镇每年油菜种植超过7000亩;规范种养殖业,加强生猪防疫检疫,引进新良种,近两年年牲猪出栏30000头以上。特色产业持续向好。发挥“油茶之乡”优势,采用“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规划全镇油茶发展,流转油茶林2万亩,五年共低改油茶40000余亩、新造2000余亩;建立保花保果和换冠两个实验基地;积极对接县直部门,多次召开油茶产业发展调研会,为我镇油茶产业的发展“把脉”,油茶产业迈入发展得快车道。文旅产业有序推进。点亮烟舟村红色文化底蕴,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引进央视、湖南卫视等知名媒体到烟舟、合旺拍摄纪录片,打响童市茶油、月坳民宿、垛子屋“十大碗”饮食文化等新品牌,童市知名度不断扩大,童市产业的发展独特气质全面厚实。

(四)生态保护整治有序

先后召开人居环境整治部署会、推进会、督战会,层层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公众号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群众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开展“万人清洁”“保卫母亲河”等行动120余次,对全镇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将“四房”拆除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共拆除“四房”681栋101472平方米,修缮67栋7161平方米,全镇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围绕“十禁工作”要求,加大水源保护工作力度,出动宣传车80余台次,发放资料32000余份;开展禁渔禁钓行动,缴获的电鱼设备40余台,钓具400多套,驱逐垂钓人员1500余人;严厉打击乱伐、乱建、乱倒、乱挖行为,严格控制库区新、改、扩建项目20多起,有效地保障了县城居民的安全饮水。

(五)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发展看项目,变化靠项目,用项目来突破发展制约。借助扶贫政策的东风,全面完成20个自然村道路硬化;2016年至2018年投资260万元完成Y049烟舟至翠阳段道路扩宽;2019年投资900余万完成岩恩公路(傍上段)的提质改造和新童市大桥连接线公路的新修;2020年S317一期(童市至城关段)提质改造完成,二期(童市至三墩段)正在有序推进,预计2022年10月实现全线通车,镇内外顺畅体系逐渐形成。完成20个村级便民中心的改(扩)建,新建便民大楼投入使用,办公环境大幅改观。投资900余万完成童市义字堰工程,彻底解决集镇洪涝灾害和沿线村的灌溉问题;投资1942万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能处理集镇8000多人生活污水,水网工程全面提质。投资1400余万的集镇提质改造和自来水管网升级,投资1.2亿元打造占地约26.1亩的“钟洞·滨江首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童市的地标性建筑,投资800余万元储备土地100亩,集镇品位有效提升。童市镇中心幼儿园、传梓年小学、合旺小学、童市小学教学楼及操场、十一中学生生活楼等项目的陆续完工,就读环境大幅改善。卫生院综合大楼改建完工并投入使用,就医环境更加优化。

(六)社会治理效果显著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体党员干部上下一个调,毫不松懈,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确保了全镇的安全。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常规监管,限期整改一批隐患企业,关停一批无证经营“黑作坊”,查获一批过期食品,组织“打非清缴”行动,全面收缴烟花鞭炮,开展交通“顽瘴痼疾”整治,五年来,全镇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安全生产先进乡镇”。打造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全面开展扫黑除恶行动,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大力打击聚众赌博等乱象,推进禁毒教育工作社会化;健全矛盾化解、接访处访工作机制,领导班子轮流接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开展积案清零行动,涉军、盲残群体信访得到有效遏制,信访量逐年递减,2018、2019连续2年成功创建市级“三无”乡镇,2020年17个村成功创建市级“三无”村。

二、主要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存在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经济结构不合理、民生保障差距较大、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保护任重道远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引起重视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

(一)基础设施欠完善。农村“村村通”公路建造基本完成,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中心村庄道路和美丽镇村等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扫尾工作量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各通组公路未硬化、高标准农田改造大多未进行、各村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修缮工作量较大,存在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村民饮水基本上依靠地下水,未安装自来水。集镇道路交通、供排水、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娱乐、住宿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跟不上旅游业大发展的要求。交通网络体系不发达,对外交通不够便利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产业竞争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缓慢,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加工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不够,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商贸流通发展不足,总体档次不高。

(三)三大产业融合程度低。辖区内一产业主要为以家庭作坊为主要构成的农副产品加工及外来产品“来料加工”,二、三产业主要为种养业、旅游服务业。真正“来源本地”“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的产业较少。各村(社区)流通业、服务业基础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迟缓,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四)实用人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农村部门技术力量严重匮乏等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面临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新要求的新时期。同时,随着省、市、县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我镇的创新动能将进一步提升,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我镇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困难亟待克服。

(一)主要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次聚焦“三农”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要坚决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就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的政策红利将向农村倾斜。

二是区位优势。随着S316 一期项目的完工,缩短了童市到平江县城的时空距离,我镇与县城十分钟“经济圈”逐步形成,“平江后花园”近郊优势全面凸显。

三是产业优势。油茶产业是作为童市产业“老品牌”,也是全县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而油茶产业是“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的拳头产业,我镇油茶产业优势更为明显,政策、资金更加利好。

四是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达80%,是城关饮用水源保护地,在环保需求日益走高的今天,生态必将成为我镇未来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发展优势。

五是红色资源优势。童市是湘鄂赣三省苏维埃的主要活动中心。革命时期,这片土地孕育出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芭蕉三省苏维埃红色政权和曾金声烈士故居、和众三省苏维埃办公旧址、烟舟村大石板启明女校旧址、岳郡联中旧址和彭德怀领导红五军驻地、傍上村烈士纪念碑等,都是平江的红色圣地,也是我们童市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都为童市今后五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主要挑战

1、产业结构失衡。我镇过往发展形成以传统农业、小型贸易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产业基础薄弱,层次较低,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致使我镇GDP增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近年来,传统农业产业发展不景气,旅游产业开发力度不够,新项目有待落地,新产业有待培育,传统产业有待调整和升级,产业体系亟待重构。

2、人力资源欠缺。对于我镇大量劳动力持续外流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而带来的空心村、土地撂荒等衰落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人口结构问题将是一个长期性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的压力,严重阻碍了农业新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改善和经济管理的加强等。

3、经济基础薄弱。我镇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利益调整期,社会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还需增强。同时,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我镇财政基础薄弱、增收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财力不足,将会成为我镇“十四五”期间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不断发展集体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将是我镇在“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解放思想、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战略定位

“十四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抓实“产业升级、路网通达、洁净秀美、民生幸福、平安和畅和队伍建设”六大工程,打造童市发展升级版,启航“中部强镇”建设征程,为“一城四区”建设贡献童市力量。

三、发展目标

以“产业兴旺”为出发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和谐宜居”为切入点,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美化亮化绿化,大力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改善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以“生活富裕”为落脚点,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让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使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根据“十三五”发展基础,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我镇十四五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到2025年,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预计为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0亿元,平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预计为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计为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预计为8%。

社会发展:到2025年,确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与经济同步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其中城乡医保、养老保覆盖率达99%,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新增城镇人口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政策范围以内,新增就业人口2.5万人,城镇绿化率达到85%,森林覆盖率达到85%。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20000元。医疗和社会保障得到有效提升,农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农村安全饮水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农村空心房整治达到100%;社会环境全面优化,村庄美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文化教育:实现全镇大班额消除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任务

一、有序推进产业发展

(一)全力做优做强油茶产业。大力发展本土“德字一号”油茶基地和腾达茶苗种植基地两个“老字号”,其中在德字一号油茶基地新建厂房1700平方米,提质改造油茶林17000亩,在腾达茶苗种植基地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承包油茶苗培育400亩,进一步扩大油茶苗培育规模,优化油茶种植质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密切加强与巨雄农产品农民合作社等的合作联系,并新建厂房2800平方米,实现油茶低改20000亩,为本土劳动力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就业岗位,实现创收;对德字、童坪、优良等6个村进行油茶林提质改造30000亩,更新改造9500亩,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打造成农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二)全力做大做精“三色”文化旅游产业。以烟舟村为试点,依托大石板屋场、朱家大屋、上大屋等古建筑,建设古建筑文化展馆,并对女中旧址和二中旧址进行抢险维修建设,建立研学红色文化基地,点亮 “红色”基因,变“文化遗产”为旅游品牌;重点开发峰山尖、南福山、上袍岭古树群等绿色旅游资源,以及启动枫岭沿江原生态游客观光道路1000米项目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文化品牌;以“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月坳湾为依托,修建油茶示范园、水果蔬菜基地,打造农家林园,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并计划建成道子岭骑马射箭、武术表演场地和亲子乐园场地,壮大“金色”“体验式”旅游经济。

(三)全力做实做新种植加工产业。引进加工企业,对红薯、竹产品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特别是本土特色农产品,例如垛子酒、恩溪油豆腐、茶油、烟舟烟茶等;以“农户+基地+企业”模式,鼓励发展群众参与果树、药材、蔬菜种植,拟在烟舟村、梭墩村、杨墩村、优良村建设蔬菜基地685亩,翠阳村建设金花茶茶园10O亩、湘莲基地30O亩、果园100亩,塝上、优良和东源村种植药材500亩,推进种植加工业在童市生根开花。

二、健康发展文化事业

(一)丰富文化建设形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江精神为引导,通过送戏下乡、开展书法、舞蹈歌唱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丰富群众生活,力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公众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深入宣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弘扬正能量,加强农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二)搭建文化发展舞台。新建集镇和村级文化广场,包括绿化、亮化工程和公共卫生厕所、景观、健身器材公共服务设施,为集镇群众茶余饭后锻炼身体、文娱活动提供好去处。

(三)推进“治陋习树新风”。将建设红白喜事公共服务厅6个、公墓山2个,通过健全民俗事宜公共服务设施,倡导鼓励群众摒弃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封建旧俗,紧跟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时尚”。

表一 文化事业发展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集镇文化广场

征地52.53亩,广场主体工程建设,绿化、亮化工程,公共卫生厕所,景观、健身器材打造

村民规范建房点

征地30.36亩,道路建设,绿化亮化工程建设,预计前期建设40栋、后期增加至140栋

集镇沿河风光带

沿河风光带长3公里建设步行道绿化亮化

童坪文化旅游活动中心

村部集移民点,安置点,打造集文化旅游娱乐为亮点

翠阳村文化广场

村部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建及健身器材配套,新建室外电子屏1个

烟舟村绿化亮化工程

烟舟村全村绿化亮化工程,482栋房屋穿衣戴帽

烟舟村影视拍摄基地

影视拍摄基地建设

烟舟村研学旅行基地

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红白喜事公共服务厅

建设红白喜事公共服务厅6个。

童市镇公墓山

建设公墓山2个。

童市镇中心幼儿园

征地15亩,建设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栋,公共厕所一间,食堂一栋,文体广场一个,其他附属设施等

童市镇梭墩小学

征地25亩,建设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宿舍楼一栋,公共厕所一间,食堂一栋,文体广场一个,其他附属设施等

童市镇思源小学

征地25亩,建设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宿舍楼一栋,公共厕所一间,食堂一栋,文体广场一个,其他附属设施等

东源村民俗服务中心

新建红白喜事活动场所及设施配套

建设村建设小学教学楼选址新建

建设小学教学楼选址新建,建筑面积1300平方(390万元);附属建设40万元

烟舟村红白喜事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

新建移风易俗红白喜事活动场所、公墓山及配套设施

天和村民俗服务中心

新建红白喜事活动场所及设施配套

排形村民俗项目

童市镇排形村学田文化发展中心,红白喜事厅和老年康养活动中心及配套设施

中华油茶公园

融合农业文化、油茶文化,打造融合亲子娱乐、养老养生、运动休闲、文化体验自然观光于一体的养生休闲度假区。重点建设油茶种植区、加工区、休闲区。

三、坚持整治人居环境

(一)加大污水整治力度。在童市镇12个村建设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格净化池3000套。将农户生活污水收集建成四格净化池进行处理,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将化粪池安装到户,目前我镇共建设三格以上化粪池753只,到2025年争取全覆盖。

(二)加大环境美化力度。对钟虹公路童市段沿线200余栋房屋以及烟舟村部分公路沿线房屋,整体“穿衣戴帽”,打造主干公路靓丽风景线。

(三)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为20个行政村配备保洁员,以及垃圾清理工具、车辆等设备,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整治行动,吸收更多群众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

(四)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以片区、妇女、小组为主要阵地,利用宣传栏、微信群、公众号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群众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五)加大监督激励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奖惩制度,每月组织整洁办、督查室干部明察暗访,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并召开专题讲评会,奖优罚劣。

四、全面改善民计民生

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增强群众幸福感、归属感。

(一)完善交通设施。将在集镇建立农村客运站,对往来客车规范管理,改善客运紊乱局面;对烟舟、合旺等村开展村级道路硬化、拓宽以及“白加黑”提质改造,对建设等村道路不通处修建桥梁7架,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尤其是将启动钟虹公路童市至虹桥段建设,以及童市-烟舟-仙江段道路提质加宽,将加大方便群众出行。

(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文化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文体娱乐场所;新建红白喜事公共服务厅、公墓山,规范民俗事宜;新建屠宰场,加强养殖业管理;新建光荣院和敬老康复中心,为老人提供更加舒适干净的居住场所;集镇新建童市镇卫生院住院大楼,并添置相关医疗设备,村部侧面新建20个村级卫生室,并配备相关医疗器材,提质全镇医疗服务水平。

(三)完善农业水利设施。通过新修灌溉水渠、河道疏浚20公里、硬化山塘塘排32处、修筑水库堤坝40米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提升灌溉能力。

(四)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在梭墩小学和思源小学新建教学楼2栋、实验楼1栋、宿舍楼1栋、公共厕所1间、食堂1栋、文体广场1个,完善硬件设施,让乡村小学留得住教师、教得出人才。

表二 民生改善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钟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钟洞河义字坝至义字村大洲坪左岸堤防治理3.5Km,右岸堤防治理3.5Km,以格宾、块石固脚和生态砼为护坡

钟洞河合旺段治理工程

钟洞河合旺村协洞水碾里(北纬28°46′20″)至合旺村沙坪二桥(北纬28°45′55″)左岸堤防治理2Km,以格宾、块石固脚和生态砼为护坡

恩溪河东源村、优良村段治理工程

恩溪河自东源村二联(北纬28°47′6″)至优良村(北纬28°44′20″)村左岸堤防治理6Km,以格宾、块石固脚和生态砼为护坡

仙江河永响村、梭墩村、杨墩村段治理工程

永响村杨木坳(北纬28°49′0″)至梭墩村塅坑(北纬28°47′28″)左岸堤防治理4.5Km,以格宾、块石固脚和生态砼为护坡

童市镇钟洞河沿岸复耕复绿及水土保护综合治理

复耕100亩、复绿90亩、回填土方、疏渠、清砂、砌堵土墙、给排水、生态湿地40亩、生态河堤1600米、挂网+喷混植生、地质灾害防治

汨罗江流域水土保护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将芭蕉村、义字村、梭墩村三处地质灾害点回填土方、疏渠、清砂、砌堵土墙、给排水、挂网+喷混植生、地质灾害防治

童市镇防火通道建设

18万亩山林防火带建设、森林火情监控。

童市镇集镇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占地4.6亩,建设提供铺面、摊位60个

童市镇农村客运站

征地8亩,配套工程建设

童市镇敬老院康复中心

征地24亩、完善“三通一平”及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建设

童市镇集镇应急站

征地2亩,房屋主体工程建设,应急器械、指挥车辆

童市镇光荣院

征地30亩,完善“三通一平”及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建设

童市镇派出所、交警大队

征地2亩,房屋主体工程建设,应急器械、指挥车辆

童市镇卫生院住院大楼

将原有卫生院住院部危楼拆除重建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高18米共6层的住院大楼,同时添置一应相关医疗设施

钟虹公路童市段沿线房屋“穿衣戴帽”文化建设

钟虹公路童市段沿线200余栋房屋整体“穿衣戴帽”建设

童市镇集镇沿河风光带

沿河风光带长3公里建设步行道绿化亮化

童市镇至三阳乡道路提质加宽

童市镇至三阳乡道路长17公里宽4.5米白改黑加宽至8米

童市镇白花村至加义镇韵生村道路硬化

童市镇白花村至加义献冲道路硬化7公里

密恩公路提质改造

公路总长18公里,涉及8个村1.1万人。房屋征收、线路变更征地、义字堰桥梁建设、路基建设、沥青摊铺、沿线附属工程建设

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平台

项目规划建设社会管理、智慧平台,居民服务平台;应用中心一个,支撑服务一个,资源中心一个,GIS服务一个,GIS库一个

童市镇梭墩村至三墩乡

瑚珮村道路

童市镇梭墩村至三墩乡瑚珮村道路长15公里宽5米。

东源村水利建设

坵公糙新建供水水站,铺设管道5公里至17个组

天和村水利建设

①罗石洞至马塘坵河道清淤,河堤加固长8000米,高4米,宽0.8米,②全村范围农田改造

桃花村农村基础道路

将黄土坳挖开,改成河道和公路。原河道可改水田或池塘30余亩

童坪村水利建设

李家山塘塘排硬化,岩山、中义山塘硬化,兰家、丰树山塘硬化,付家、岭上山塘硬化,坳上、除坪、庙咀、干塘、清水、大沅、荐头全村十三组山塘硬化清淤固排共计32口山塘维修

翠阳村主江堤改造

夾颈至肖家堰以下江两边用草石混水泥堆起长1000米宽3米的河堤

芭蕉村饮水项目集中供水

中岭组至苏家洞两点选一,铺设管道10公里至12组

建设村农村基础道路

象皮咀至继木坳主干公路3.5公里拓宽2米,道路白改黑

建设村农村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村庄规划

优良村农村基础道路

村道主线白改黑,长12公里,宽5米,

60000㎡

杨墩村村级公路拓宽硬化项目建设

杨墩村进口至丁家3.5公里,杨墩村部至天宝山3.5公里,杨墩村部至横坡岭2.5公里

杨墩村水毁河堤修复

全村长度约8公里宽6米河堤修复工程

烟舟村饮水项目集中供水

峰山尖陇里新建供水站,铺设管道10公里至27个村民小组

烟舟村交通建设

村、组道路拓宽共16.3公里,白改黑

烟舟村水利建设

主排洪渠,桂花堰至榔树汉,全长2000米,27个组农田灌溉渠硬化23000米

白花村农村基础道路

全村上山抚育机耕路修建总长16480米*宽3米*厚0.2米

白花村杉木坳洞地质灾害点除险

杉木坳洞地质灾害点回填土方、疏渠、清砂、砌堵土墙、给排水、挂网+喷混植生、地质灾害防治

乡镇动物防疫站

建设防疫检疫站房,完善动物疫病防控设施

五、优化建设干部队伍

坚决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队伍。一是狠抓作风建设。严格按照省、市、县委要求,继续完善创新《童市镇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严格出勤考核、值班和住机关制度,严格会议纪律,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成立专门督查室进行作风建设的督查考核,每月排名、每月公示。二是加强干部学习。结合主题教育,定期开展学习班。三是拓宽干部成长平台。探索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事的人大胆做事、放手干事。下派干部担任支部书记,提高综合素质,拓宽晋升平台。 

第四章  “十四五”具体规划措施

一、产业发展规划

以做精传统特色油茶产业为主蓝图,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改造、兴修水利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引入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化农业结构升级,让农业品牌强农、产品加工兴农、旅游产业助农,高质量构建具有童市特色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实施品牌强农,聚合农业发展

扩大晚秋黄梨等优质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十四五”期末产品基地达1500亩;不断发展壮大油茶产业,在德字、义字等村新建5000多亩油茶高产示范区,利用已形成的“龙头企业+专业社+农户+基地”的先进模式对我镇油茶产业进行改造,加大招商引资,加强技术改造,扩大低改、垦复面积,做强做大产业基地,打造油茶精品;实施油茶“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产业链条化运作,并将此项目升级为“生产、经济、生态、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油茶旅游观光项目,提升产业价值,打响童市油茶品牌。

表三  农业建设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生猪养殖场

新建年出栏20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个

 

油茶基地(一)

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2万亩,申报“二品一标”面积1万亩;建设加工厂房1200平方米,引进茶油精炼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茶油能力达到3000吨,新建冷库2000立方米

 

油茶基地(二)

对3034亩油茶基地进行提质改造、新造油茶林6966亩,建设集种植、生产、体验观光于一体的茶林山舍(建设油茶高标准示范基地100亩,改造榨油坊一栋,还原古法压榨,建设民宿四栋以及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水电、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

(二)培育加工兴农,推进产链融合

根据区位现状,立足自身资源,致力工业发展。加大果蔬基地建设,形成茶油生产、晚秋黄梨、恩溪油豆腐、楠竹加工等产业链,并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3年内实现县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行政村“一村一品一店”全覆盖,支持各地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地方特产馆,全力打造本土电商平台,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集镇引进并扩建熟食企业2家,解决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发展小水电业、新能源制造业、楠竹产品加工业,承接发达地区工业生产的梯度转移。

表四  加工业建设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成品油项目

新建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3个储油罐以上的加油站

 

食品加工项目

精细化垛子酒生产酿造、打造安南薯系列产品

 

竹产品加工

引进民间艺人,进行楠竹产品深加工

(三)推动旅游助农,打造乡村旅游

童市镇是红色沃土,这里曾是湘鄂赣三省苏维埃的主要活动中心,芭蕉村三省苏维埃红色政权和三省苏维埃办公旧址、烟舟村大石板女中旧址和二中旧址、傍上村烈士纪念碑及血战恩溪烈士陵园都是童市镇著名的红色圣地,将围绕深厚的红色文化,打造平江功能齐全、规模最大的国学基地。

1、打造革命红色旅游景区

规划以湘鄂赣三省苏维埃红色文化为核心,以三省苏维埃办公旧址、烟舟村大石板女中旧址和二中旧址、傍上村烈士纪念碑及血战恩溪烈士陵园红色遗迹为载体,以研学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以生活方式体验为特色,提升红色旅游餐饮住宿设施,构建红色旅游立体大交通格局,营造红色旅游氛围,将“红色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开发“红色+研学”“红色+国防教育”“红色+演绎”等多元产品,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融合发展。

2、建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以红色文化研学游、爱国主义教育游为主题,完善烈士陵园讲解词,优化陵园景观环境,完善相关服务设施,营造红色研学氛围。

丰富纪念馆内展品类型,以“旅游+科技”为手段,通过VR、AR等提升游客体验感,多元展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战斗一生”的光辉革命历程。

3、打造傍上村烈士纪念碑景区

以红色活动为引爆,以革命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为内涵,以傍上村烈士为故事线索,进行舞台实景演绎,融入纪念馆,形成红色旅游和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时提升景区红色景观氛围,让革命精神“活起来”,打造集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中国精神遗产领悟地。

建造红色文化景观墙,以浮雕形式展现童市镇地区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呈现出红色革命岁月时期的光辉历史,让游客在此进一步了解童市镇乡村的红色文化历史,使先辈们的革命事迹深入人心。

4、建设合旺村本土文化拓展基地

合旺村每逢传统重大节日,村里都异常热闹,舞龙舞狮、皮影戏、平江十大碗、传统手工美食等。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传承地非常好,以传统文化活动为契机,吸引周边游客体验吃美食、听古戏、榨茶油,发展体验式经济。

5、拓展国学文化学游,开展湖湘文化交流

以国学基地为文化基础,拓展国学文化教育,开展国学文化体验式学习旅游,提升整个景区的国学文化氛围,让国学文化深入人心,打造该地区特色的国学文化学习传播旅游地。

根据湖湘文化四学者之一的苏舆的遗作,建立童市湖湘文化纪念馆,以此开展湖湘文化的交流,提升整体景区文化素质。

6、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彰显后发优势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红色旅游、创意山水、精品农作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探索研究、完善出台有关土地利用配套政策措施,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出具有乡村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精品农业体验旅游活动。

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屋、古树、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注重为景点注入旅游元素,让文物“活”起来,发展乡村旅游。

表五 产业发展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安南薯种植加工

基地建设,广告推广,包装设计

有机蔬菜基地

在烟舟村、梭墩村、杨墩村、优良村建设蔬菜基地685亩

中药药材种植基地

在塝上村、优良村、东源村种植药材500亩

垛子酒产品包装

基地建设,广告推广,包装设计,资源整合

恩溪油豆腐产品加工

基地建设,广告推广,包装设计,资源整合

产业发展

梭墩村、童坪村、天和村、东源村、建设村、优良村、德字村等村油茶低改44000亩

高标准农田改造

童坪村、烟舟村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

排形村乡村旅游项目

大力推进旅游发展业,以徐氏大宗祠传统民俗和文化教育学校为主导

排形村农业产业发展

以东海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中心,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殖业,和旅游业

烟舟村乡村旅游项目

十二点堰坝新建观光桥

东源等村生态农业示范点

开展有机肥替代性施肥和测土配方土壤改良,实施绿肥种植培肥控肥,推广生态套养技术,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其中水稻种植300亩

二、乡村发展规划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河湖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行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乡村。

(一)建设农村“七改”

以发展眼光、游客的视角,深化童市农村“七改”(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厕、改水、改通讯)建设,支持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农村污水处理。要加快农村厕所改造工程,让农民群众尽早用上洁净厕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改善农村路、水、电、气、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在集镇大力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在恩溪片区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6个村庄,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宜居度,同时还能提升游客满意度。

(二)完善垃圾处理

童市镇已建立垃圾处理站,对全镇范围内垃圾定期收集,集中处理。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管理制度,强化各方监督。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日常保洁、清运和管理等制度。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严抓考核落实,形成层层考核的责任机制,并强化舆论监督。

网格化管理,上下联动,层层落实。集镇设立有毒有害垃圾集中收集点,村级设立回购点,构建“农户—保洁员—村级回购点—集镇收集点—集中运营公司”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实现农村保洁队伍职业化。保洁员由过去单纯的马路“清扫员”,上升为“公共区间卫生员、生态环保监督员、资源垃圾回收员、一年四季宣传员”。

通过开展清扫活动、卫生评比、加大宣传等手段,引导村民参与垃圾治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认识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好处,以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长效自治机制。

(三)创建“美丽庭院”

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实现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建设“清洁化、有序化、香彩化、协调化”的“四化”美丽乡村目标。从钟虹公路沿线、恩溪和钟洞河道两岸、旅游景点周边等游客易到区开始,连片打造美丽乡村,把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形成一片片“风光”。

坚持“建设与发展相融合、产出与投入相匹配”原则。在建设“美丽庭院”过程中融入乡村文化、手工艺品设计、景观植物种养等乡村旅游元素,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创收。

尊重群众在创建美丽庭院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装扮美丽庭院。举办花卉种植养护与庭院美化培训活动,力推农民从有美化的意识、美化的知识,逐步转化为美化的行动,养成讲卫生、爱美化的习惯。推行以村为单位的评比、公示、奖励三项机制,开展以农户为主体的户与户、村与村的多层次检查评比,推行检查结果一户一公示、网格分片集中公示等全覆盖的公示亮晒,推动家庭自律、自评、自管。成立由志愿者、家庭户、村干部多方组成的庭院洁化美化检查组,每月入户检查,设立创建“红黑榜”,创设美丽度和清洁度标识,统一在各户愿景牌内动态亮相。让童市每个村都有美丽家庭“笑脸墙”“美丽庭院”成为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四)完善建管机制

坚持建管并重,注重效益长期发挥。在加强绿化建设的同时,坚持建管并重,注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效益长期发挥。为确保绿化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长为成员的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对重点区域按照“项目化、标准化、责任化、节点化” 的要求,逐一明确责任,全力推进绿化工作,确保按期全面完成各项绿化工作任务。

加强制度管理,按照“高、大、密、厚、彩”的要求和“建管并重”的原则,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对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争取在恩溪片区新建500亩名贵树基地,同步推进镇街道的绿化提升。

将童市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管护纳入平江县城乡一体公共服务系统之中。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管护,或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新建排污主管道7100米,支线管道11150米,完善污水处理管网,并每15户建设一处无动力集中污水处理模块化组装式生态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单日处理量将达800吨。

表六 人居环境整治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农户生活污水处理

在童市镇12个村建设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格净化池3000套。将农户生活污水(人粪、厨房废水、洗澡、洗涤水等)收集建成四格净化池进行处理。四格净化池容积为2.5立方米,材质为增强型水泥复合材质,此种产品耐压、抗腐蚀、强度硬度好、易安装,使用寿命长,对土壤第二次污染

童市镇集中居住地集中式污水处理人工湿地

每15户建设一处无动力集中污水处理模块化组装式生态湿地,单处日处理量10吨(人畜粪便、厨房废水、洗浴、洗涤少量加工废水)统一收集、处理。处理模式为“污水调节池+厌氧+沉淀+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后排放达到农村环境整治标准(共处理生活污水200户,含雨污分流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备建设)

环卫队伍建设

为20个村保洁员配备、垃圾清理设备、车辆

童市镇管网配套工程

新建排污主管道7100米,支线管道11150米

童市镇污水处理场

新建污泥池,污水池,监控中心,泵站,消防栓

童市镇9所中小学和卫生院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无动力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块化组装式生态湿地1处,日处理52吨污水

钟虹公路童市段沿线房屋文化

钟虹公路童市段沿线200余栋房屋整体“穿衣戴帽”建设

封山育林工程

白花村12929亩,永丰13505亩,二联村5495亩,共计31929亩

三、基础建设规划

以作为平益高速公路和钟虹公路沿线四个乡镇出口为契机,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积极主动拓展交通网络,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对村级公路提质改造达到四级公路水平,基本实现村级公路硬化率达到100%。

表七  交通建设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农村公路

德字至三市、优良至加义及各村村组道路硬化合计149.4公里

 

 

公路项目工程

现有钟虹公路拓宽至6米,加强绿化、亮化。德字至三市镇、石洞至三市镇、恩溪至咏生乡、烟舟至梅仙公路路基整平、拓宽硬化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办法,将水渠建设在全镇铺开,努力向上争资争项,要突出抓好山塘水库处险加固和五小水利项目建设,在全镇掀起一个农田水利建设、沟渠疏浚的高潮。对20个村(居)沟渠清淤6377米,护砌30160米,重点山塘清淤、维修稳固600多座。完成永响等村(小二型)水库的维修;启动电网升级扩容和农网改造,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镇范围内饮水安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镇范围内网络全覆盖。

表八 农村基础设施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农田水利设施

20个村(居)沟渠清淤6377米,护砌30160米,重点山塘清淤、维修稳固600多座

 

农村安全饮水

芭蕉、石洞、排形等20个村完成安全饮水工程

 

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

新建泵站100座;新建堰坝50座,维修山塘600座,新建干渠2000米,新建农桥3座

(二)完善集镇功能项目设施

以钟洞河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确定“一河两翼”的发展战略,充分提升集镇品味。一是准确定位,科学规划。高标准作出集镇规划,集镇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执行,按照生活区、商业区的区域布局,抓好各功能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修编。以新的立意、新的手笔、新的视角,打造集镇新特色,力争把童市集镇建成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颇具特色的精品“油茶”特色小镇,提升城镇辐射力和竞争力。二是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积极利用“油茶之乡”的品牌优势,抢抓乡村经济强势发展的势头和钟虹公路沿线产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接通“天线”,加大向上争资力度,规范土地统一开发,引导社会投资,拓宽融资渠道,整合资金,重点投入到新兴土地开发、配套设施完善、主要街道的改造与维护,为产业发展打造平台。三是加强管理,提升品位。深入开展集镇整治活动,结合居委会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进一步发挥各部门和社区的基础作用,提高城镇居民文明程度,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并进一步加大以“油茶”为特色的文化建设。进一步理顺执法大队、派出所、国土等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明确职责分工,积极探索联合执法为主,独立执法为辅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聚众赌博、安全卫生、违章建筑等乱象整治,逐步改变集镇脏、乱、差现象,逐步改善集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文化品位,提高城镇吸引力。

表九  集镇规划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

集镇文体项目

新建占地400平方米的镇综合文化站;占地2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占地4000平方米的乡镇电影院、图书馆、群众体育俱乐部

 

2

集镇基础设施

滨江路拓宽硬化,桥头堡拆迁、路基整平硬化,十一中、派出所1000米道路硬化及下水道设施建设;集镇人行道亮化、绿化工程

 

3

集镇公共服务设施

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新建城管、环卫所办公楼,完成自来水厂升级改造,新建一个占地8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以防洪堤为轴心,开展集镇居民小区建设,完成15栋居民楼建设,新建一个占地2亩的派出所、交警队办公楼,完成派出所、交警大队整体搬迁

四、综合治理规划

把基层党建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下沉资源、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让我镇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督导,逐步提升村书记业务能力、党组织引领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持续整顿软弱涣散行政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机制,持续向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派出第一书记,逐步实施村支两委“一肩挑”,推进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村级党组织有效覆盖面。

(二)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先导,实施乡村善治推进行动,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工作。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拓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加大企业微信推广,探索线上办事服务模式,力求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让群众办事不出村。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推动我镇执法大队建设,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让法律知识入村、入户、入课堂;联合司法部门,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开通困难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创新皮影戏、快板新时代内容,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美德故事,传播美德力量,引导农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三)推进平安童市建设

扎实地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加大节前节后整治巡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聚众赌博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完善信访和矛盾化解工作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邻里矛盾调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应急计划,加大消防投入,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充实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严格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维护童市稳定大局。

五、社会事业规划

社会事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以人为本,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事业,对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维护和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实现我镇镇村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事业发展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发展公立幼儿园教育,在镇辖区内创办3所示范幼儿园,力创县、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深入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子女资助体系,确保农村贫困少年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到2025年,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二)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扩大农村医疗体系辐射范围,村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大力开展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制定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优化疾控中心职能设置,完善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贫困人口、孕产妇、老年人、儿童和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开展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落实公共卫生应急救助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巩固和提升行动,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三)社保事业发展

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政策,解决服役军人的后顾之忧;努力建成多个村级敬老院,实现五保集中供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灾民救助、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真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六、组织领导规划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镇党委及各村(社区)支委要切实提高党的领导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体现到各个方面,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制度,考核内容纳入个人全面考核体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领导干部乡村振兴联点办村制度,推动工作作风转变。

(二)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乡村发展规律,实行县镇乡三级联动,形成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科学把握镇内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增强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适时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强化规划引导,并组织编制镇域乡村建设规划,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加强美丽宜居村庄规划设计,强化农房风貌整体引导,提升农房单体设计水平,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避免千村一面。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实和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下沉到村干实事。积极充实乡镇农经、农技干部队伍。建立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的培养机制,发挥评价导向、激励导向作用,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制定实施“三农”工作干部队伍轮训计划,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四)营造乡村振兴浓厚氛围

广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引导社会各界各方面关心支持乡村振兴。及时总结推广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提振基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抓好领导干部培训,把乡村振兴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课程,提高支持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乡村振兴决策咨询制度,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实践,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任务繁重艰巨,全镇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童市镇乡村振兴的崭新局面,为我镇乡村振兴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第五章  “十四五”规划实施保障

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营造规划实施良好环境,提升规划实施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加强规划衔接,强化本规划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依据的重要地位,加强与县总体规划的衔接,积极争取将镇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纳入市、县的规划,确保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细化任务分解,针对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认真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工作责任和时间节点,保证本规划有序、有效实施。强化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高端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用地需求和能源需求,全面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二、突出重大项目支撑

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引进和培育一批前景好、规模大、后劲足的重大产业项目,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库,保障重大项目梯度供给,形成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机制,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重大项目保障机制,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排除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各种障碍,确保重大项目早日动工、早日投产、早日达效。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规范重大项目建设的计划制定、职责分工、项目管理、保障措施、奖惩考核,落实预算评审、招标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竣工审计等管理机制,加强项目施工安全监管,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质量。

三、加强规划监督实施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定期将规划实施情况向镇人大报告、向社会公示,多渠道、多方式征集公众对促进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保证规划严格有效实施。完善规划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发展规划前期评估、中期评估与后期评估相衔接,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配套,政府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规划评估体系,提高规划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严格根据评估结果,按照“动态调整、滚动修正”的原则科学调整修订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全面推进规划实施情况的信息公开,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规划实施,不断增强公众的规划意识,提高公众维护规划、执行规划的自觉性。

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加强镇、村两级班子建设,实行村支两委会、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民理事会等组织“跟踪督事”,村级班子绩效考核“述职评事”,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严把入党关口,切实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加大不合格党员清退和整理、贫困党员的帮扶激励,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继续开展结对帮扶、“五星”争创行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基层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