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4/2016-46589
  • 发布机构:大洲乡
  • 生成日期:2016-08-30 16:10:01.0
  • 公开日期:2016-08-30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让家乡美起来

来源:大洲乡 2016-08-30 16:10
| | | |

让家乡美起来

“真没想到门口这条路不仅变宽了,而且还变干净整洁了。走在路上感觉很舒服,就像是在城里一样。”近日,一位长期在外经商的大洲乡都塘村村民返乡办事,谈起家乡的变化,满心欢喜。

一把扫帚“扫”出的环卫先进村

青山绿水是秀美大洲最好的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各种食品及物品的包装越来越多,特别是小食品塑料包装走进每个家庭。都塘,这个地处大洲乡最南端的偏僻山村,由于村民卫生意识较淡,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村容村貌不容乐观,影响了人居生活条件与生态平衡发展。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刻不容缓。对此,2013年开始,该村“两委”积极响应全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认真整改。2016年,都塘村和板桥村合并成为了都塘村,细数过往,展望今朝,让我们看看他们为了让家乡美起来都做好了哪些事情?

看一个贫困村村容村貌的蜕变

    一、宣传发动,以点带面,让村容村貌清洁优美。

2013年,召开专题大会,原都塘和板桥村将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制订了《环境卫生公约》,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和讲解,改善村民卫生意识,引导村民树立爱卫理念,使人人参与到环卫事业中来。在贫困村村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村部加大环境卫生投入,每户发放了垃圾桶;聘请保洁员、清运员,对保洁员分片分区进行责任划分,清运员上户收集统一处理生活垃圾。创建了文明卫生屋场,其中徐家、大坪屋场以点带面,分片召开家庭妇女会进行宣传发动,相互促进。经过一年的努力,村容村貌开始有所改观,村民卫生意识逐步增强。2014年,原板桥和都塘村村“两委”购买标准垃圾桶逐家发放;成立了环卫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分区域进行责任管理,两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全乡环境卫生考核评比中原板桥村被评为全乡第一名。2015年3月19日江西省修水县领导在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到原板桥、都塘观摩环境卫生情况,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肯定,此后陆续接待了500多人次。

狠抓落实,迎难而上,解决了垃圾的处置问题。

2015年3月18日,原板桥村全体党员组长、环卫理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讨论了垃圾的处置问题。随着生活垃圾的增多,垃圾往哪去?原始的焚烧效果太差,已经行不通。经过集体研究决定新建焚烧池,同年5月,焚烧池投入使用,虽然效果很好,但他们深知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继续逐户走访,引导住户分类处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由各户自行进行分类,将瓜果蔬菜皮投入有机沤肥池循环利用,而不可回收垃圾则全部清运。

党员带头,人人参与,建立长效保洁机制。

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党员义务清理垃圾、牛皮癣,掀起了全村人人参与的爱卫热潮,制订环境卫生收费制度,将每人每年收费定额化,解决部分环卫经费,为长效保洁提供了经济保障;贯彻乡党委政府第五届四次人大会通过的禁鞭禁炮决议,制订禁鞭禁炮公约,为寺庙免费提供电子鞭,村内红白喜事督促采用大型电子鞭,村民住户实行“三包”“三禁”责任制,环卫理事会对其实行月检查、季度评比制,并将评比情况予以公示为长效保洁提供了制度保障。多管齐下,从源头上杜绝垃圾,从环境卫生常态保洁走向环境长期整治,保护水土生态,还原绿水青山。

垃圾清理了,“脏、乱、差”消除了,村里的环境整洁了,村民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一位村民说:“以前整治环境都是干部动动嘴、群众动动手,搞“一阵风”式的突击整治,等上级检查组一走,垃圾又回来了,我们很不满意。现在是党员干部带头,理事会包片分工负责,自带一把扫帚以身作则搞卫生,得到群众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扫出了一个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大家纷纷点赞。”一把扫帚,一次蜕变,在村干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同时,也点燃了党员与群众共建“百姓富、生态美”新农村的热情与激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