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历史上,有一位超长任职的开国将军。他12岁加入儿童团投身革命,84岁从军委副主席岗位退休,革命和工作经历整整72年。他就是平江籍开国将军张震。
张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张震同志1914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2岁加入儿童团投身革命,16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战争年代由红军战士逐级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与领导创建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代军长兼政委,南京军事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等职,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长寿街上的进步少年
张震出生时,父亲吴奇才已经去世,母亲余朵莲无力养活四个孩子,忍痛将他送给张继伦、吴命媛夫妇收养。
张震原名张见生,养父给他改名张祖寿,童年的张震对精忠报国的岳飞非常佩服,岳飞儿子名字都是“雨”字头的单字:岳雲、岳雷、岳霆、岳霖,所以给自己改名为“雨”字头的“震”,表示要学习岳家父子的坚强意志和报国精神。
张震就读的第二高小,创办人叫方维夏,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时的老师,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影响下,学校里的许多老师也加入了共产党,张震的班主任张若清就是共产党员。在老师的教育下,张震等青少年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和刊物,为他后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基础。
1926年秋,张震担任儿童团副团长,积极支援北伐战争和农民运动。1927年初,张震加入平江少年先锋队,任宣传部部长。1927年9月至1928年3月,中共平江县委多次组织农民暴动,两次攻打县城,张震多次参加暴动。在1928年的“三月扑城”中,张震担任长寿青年反帝大同盟宣传部长,写标语,画漫画,教群众唱《反帝拥苏歌》《暴动歌》。
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义发生后,张震到县城参加集会,见到了彭德怀,他对“脱下皮鞋、穿上草鞋”的彭德怀十分敬仰。
1930年5月的一个晚上,张震在共青团长寿街支部负责人宋达非的引导下,秘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浴血奋战的红军岁月
1930年7月下旬,张震在浏阳文家市加入红军,被编入红5军第1师特务大队,任宣传员。1930年7月27日,红5军攻克长沙。担任宣传员的张震,在部队行军中,沿途刷写标语,每到一处,都向群众宣传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宣传党的宗旨和纪律,发动群众积极支援红军。
1930年10月,在江西樟树县临江镇,红5军1师政委吴溉之、秘书张凯介绍张震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余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毛泽东指挥第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逐次向苏区中部的东固、龙冈地区。苏区部分百姓对红军的“诱敌深入”战略有些意见。张震率领宣传队走在前面,向百姓讲明:敌人深入到苏区腹地,就好像“虾子落到滩头”,有力无处使,这样才能将其歼灭,还号召群众“坚壁清野”,袭扰敌人。12月30日,张震参加龙冈战斗,第一次见到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毛泽东。毛泽东站在龙岗山上,大喊口号:“勇敢冲锋,拼命杀敌,多缴枪炮,扩大红军!”张震和战友们奋勇冲向敌阵。此役,红一方面军歼敌9000余人,活捉了“围剿”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1931年初,张震调任红1师1团4连政治委员,童珊任连长。3月中旬,蒋介石集结20多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5月15日,在红三军团1师攻打富田的战役中,一颗子弹由张震右眼角边上打进,从右后侧穿出,血流如注,倒在水田中。幸亏号兵吴榜全及时过来包扎抢救。因当时医疗条件差,张震伤口感染流脓,不仅剧痛,而且奇臭,行人闻到,纷纷议论:哪里有死人没埋好?仅仅休息几天,张震带着重伤参加了进攻中村、攻占广昌、奔袭建宁等激烈战斗。
1931年7月,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战略,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8月4日,各路敌军形成包围圈,向兴国高兴圩地区逼进。伤口还在流脓,长了一身疥疮的张震和童珊率连领受了前卫1师的前卫突击任务,从崇贤、兴国两地敌人空隙隐秘穿过,6日凌晨在莲塘与敌人激战数小时,在主力部队陆续增援的情况下,一举歼灭敌47师第2旅主力。莲塘战斗的胜利,使红军在敌军重围中打开了一个缺口。随后,张震、童珊率连参加良村、高兴圩、方石岭战斗。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多次提出夺取赣州等中心城市,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1932年2--3月,张震、唐生明率连随红三军团在赣州血战33天,红军伤亡3000多人,其中红三军团伤亡最多。张震所在连由120多人减员至45人。赣州战役失利后,部队缩编,张震到2团1连任政治指导员,华天保任连长。当年7月,张震被调到1师司令部当文书。
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张震随红1师师长彭绍辉参加了黄陂战斗和草台冈战斗。
1933年7月--9月,张震随东方军参加了进军福建的系列战斗和第五次反“围剿”。此后,张震调任10团通信主任。
1934年7月,红三军团在广昌至驿前地区组织防御。8月下旬,张震代理三营营长,奉命率领第三营守在“蜡烛形”高地上,抗击着敌军近1个师兵力的进攻。敌军漫山遍野蜂拥而来,张震下令7连反击,命令司号员吹号,但他却一动不动,瞪眼望着张震,张震意识到他耳朵已被震聋,就打手势,司号员大悟,举号就吹,张震只看见他鼓着腮帮子,却没有号音,才意识到自己也被震聋了。张震率领全营从蜡烛形撤退后,在驿前与敌人再次遭遇,右臂中弹,再次负伤,加上发疟疾,被迫前往后方医院治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张震出院后任10团作战参谋,踏上了万里征途。1934年11月,蒋介石调集30余万人,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潇水以西地区。在这危急时刻,张震被派回10团3营任营长,率部担任红三军团前卫,渡江进至界首,掩护工兵搭建浮桥,随后在光华铺一带阻击敌人,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从界首渡江。桂军7军、15军各一部利用湘江天险,阻止红军过江,战斗非常激烈。张震指挥第3营与敌人作殊死战斗。张震所在的第10团与敌血战两天两夜,团长和继任团长以及第1营营长相继牺牲,全团牺牲400多人。尽管伤亡很大,终于阻止了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向江边推进,从而完成掩护任务。
1935年10月,张震随部队翻越六盘山,顺利到达吴起镇。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
艰苦卓绝的烽火八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彭雪枫点名张震去太原从事与阎锡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秘密工作。
1937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忻口会战期间,张震为方便联络工作,主动与阎锡山部官兵交朋友,亲自为绥靖公署参谋长朱绶光送去有关华北游击战争问题的著作,并机敏地从绥靖公署拿出两份三十万分之一的全国地图,解决了毛主席和八路军总指挥部急需地图的燃眉之急。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张震随彭雪枫陪同周恩来撤离太原,达临汾刘村。撤退途中,张震组织将晋绥军撤退遗弃的13式山炮收集起来。后来八路军用这些装备,组建了炮兵团。
1938年2月,张震以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留守处参谋长身份公开活动,成为新四军的一员。1938年10月,竹沟游击支队、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萧望东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10月下旬,支队行进到淮阳棠棣集以西窦楼一带,忽遇日寇进村,彭雪枫、张震立即指挥战斗,忽然一颗子弹飞来,穿过了张震的右腿,鲜血直流。卫生员包扎后,张震继续指挥1大队正面阻击敌人。所有战士英勇作战,击溃日军进攻。窦楼打响了豫东敌后抗日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抗日热情。新四军游击支队建立1年的时间里,共消灭日伪军6000余人,缴获枪支1700余支、子弹4万余发。
1940年11月,日军第13独立混成旅团及徐州、宿县、蚌埠日伪军5000余人,汽车70辆、坦克20余辆,在飞机掩护下,沿宿 (县)蒙(城)公路西犯涡阳、蒙城、阜阳、太和等地。国民党部队闻风而逃。彭雪峰、张震等指挥在蒙城以北板桥集打防御阻击战,毙伤日伪军千余人,击毁汽车、坦克10多辆,击落飞机1架,创造了华中敌后抗战中打下日军飞机的光辉范例。
1942年11月14日至12月16日,彭雪枫、张震等指挥新四军第4师进行反“扫荡”作战,33天打了37仗,共歼灭日伪军700余人,粉碎了敌人“蚕食”根据地的企图。
1943年开始,日伪对根据地进行“蚕食”。张震与彭雪枫等先后在萧宿铜灵、邳睢铜、泗五灵凤等地区,展开大规模反“蚕食”斗争,全年作战1580次,毙伤日伪军4000余人,俘获5800余人,拔除据点36处。打破了日伪对我淮北各边沿区的所谓“治安肃正”计划。
1944年9月10日,彭雪枫、张震指挥部队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李光明支队,至11日,全歼顽军一个支队,俘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张震悲痛不已。之后,由张爱萍担任师长,韦国清担任副师长,张震仍担任参谋长。
10月8日至24日,韦国清、张震等发起了砀(山)南战役、保安山战役,两战歼敌4300人。从8月15日于半城誓师西进,新四军第4师共歼灭日伪顽军1.3万余人,恢复与发展了东起津浦路,西止商 (丘)、毫(县)公路,北迄陇海路,南至涡河的1.3万多平方公里和25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赋予的西进任务。
1944年12月19日,张震任第4师第11旅旅长兼第2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2月,张震率11旅同9旅协同作战,一举消灭宿县东北公路要冲五铺伪军。在祖老楼、青龙集阻击乜庭宾部及萧县伪军战役中,一颗子弹击中张震右臂,子弹横在肩胛骨之下,因为战事太忙,医疗条件有限,直到十年之后才取出来,他说要将子弹留给后代作为 “遗产”。张震忍住剧痛,带伤指挥作战,拔掉了祖老楼、青龙集2个伪军据点。
1945年5月至7月,张震率部投入宿南战役,拔除了任集、袁店集、界沟等据点,歼敌伪1900余人,收复了浍河南、涡河北9500多平方公里的失地,解放人民20余万,使淮北路西根据地的8个县完全连成一片。
华东战场的得力干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边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边策划内战。为阻延国民党军北上抢占东北,1945年10月9--13日,张震率11旅会同12旅,发动津浦路第一次破袭战,彻底破坏了徐州至宿县段铁路,攻克曹村等9个车站,歼灭伪军千余人。10月下旬,张震指挥11旅破击陇海路徐州至砀山段,攻克淮北路西日伪的最后一个据点萧县县城。
1945年11月10日,张震任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6年1月,张震奉命率领第9纵队参加陇海东路段战役,控制了从运河西岸至郭庄约45公里的铁路线,彻底破坏了大许庄至白塔埠段的铁路,歼日伪军1000余人,使山东和华中两大解放区联成了一片,为迎击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6年7月,张震率领的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与山东野战军主力会合,在陈毅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参加了朝阳集、泗县、两淮、宿北、鲁南等主要战役。朝阳集战役中,张震率9纵同国民党军最精锐的“五大主力”之一张灵甫整编第74师等部,连续鏖战8个昼夜。
1947年2月3日,中央军委组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下辖9个纵队。韦国清任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副司令员。
1947年2月上旬,韦国清、张震指挥2纵,在白塔埠一举歼灭叛徒郝鹏举的第42集团军,俘虏了郝鹏举。
1947年3月起,蒋介石集中60个旅,由顾祝同率3个野战兵团共45万人,向鲁中山区扑来。5月,韦国清、张震率领2纵参加孟良崮战役,负责在孟良崮东南地区阻击西援的国民党军第7师、整编48师等部。此役是一场血战,工事打塌了,战壕打平了,就在弹坑里打,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拼石头,逐山逐岭,反复争夺,终于阻住了敌军,保证了我军主力歼灭敌王牌军74师。
在10月的胶河战役中,韦国清、张震率领2纵经过三户山山地攻坚、林家庄村落攻坚及山阳庄野战出击等战斗,歼灭敌整编1团1旅,俘3400余人,毙伤3000余人。11--12月,2纵乘胜转入反攻,进行了胶(县)高(密) 追击战和攻克莱阳等作战,高密战役歼敌2300余人,使我渤海、胶东、鲁中地区连成一片。
1948年5月,豫东战役拉开序幕。6月至7月,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副参谋长张震(参谋长陈士榘此时还兼任陈唐兵团司令员,经常不在华野司令部)等指挥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会开封,歼敌1个兵团部即区寿年兵团、2个整编师师部、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等,共计9万人,生俘敌兵团司令区寿年和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粟裕、张震等参与指挥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此役共计歼敌11万人,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大城市的先例,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1948年10月9日,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等在曲阜研究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重心和部署,并上报中央军委批准。11月4日,粟、谭、陈、张四人签发淮海战役攻击命令。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当面敌情也发生变化。敌44军于6日撤离海州向黄百韬兵团靠拢,我军进占海州、连云港,原定攻打海州不需进行。驻守台儿庄、贾汪地区的何基沣、张克侠即将率部起义,华野部队可以通过其防区迅速南下徐州切断黄百韬的退路。此时徐州蒋军有南撤企图。7日,粟裕、陈士榘、张震商讨并发电中央军委、陈邓,建议中原野战军主力直出津浦路徐蚌段,截断徐州之敌退路;指示谭震林、王建安所部依预定计划迅速出陇海线;下一步或继续歼灭黄维兵团,或歼灭蚌埠之孙元良兵团。11月7日晚,粟裕与张震就进一步争取在长江以北与敌人决战的问题彻夜长谈,8日早晨,粟、张联名向陈毅、邓小平首长和中央军委发电,电报全文如下:
由于近来全国战场的不断胜利,蒋介石有可能采取下述两种方针:第一,将现在江北之部队再加上由葫芦岛撤退之部队,继 续留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其江南及华南防御;第二,立即放弃徐蚌、信阳、两淮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迅速巩固江防,防我南渡,并争取时间整理其部队,以图与我分江而治,俟机反攻。我们不知老解放区对战争尚能支持到何种程度,如尚能予以较大支持的话,则以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更为有利。
粟裕 张震
齐辰(8日7 — 9时)
这就是我军军史战史上著名的"齐辰电"。军委和毛主席复电,肯定粟裕、张震的想法。这样,就把原来以歼灭徐州右翼集团敌军为主的目标,扩大到求歼徐州国民党军主力,把原来仅限于两淮、海州地区的作战,扩大到了徐州、蚌埠地区,“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从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歼灭国民党1个“剿总”司令部、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基本上消灭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取得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促使蒋介石通电下野,国民党政府陷入一片混乱。
1949年2月9日,华东野战军整编为第三野战军,共58万余人。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3月23日,张震协助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后来,小平同志在谈到渡江作战时说:“我的指挥部在三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中,粟裕、张震指挥东、中两集团作战,4月20日至5月3日,三野共计歼敌13.9万人,我军将红旗插在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门楼上,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5月12日至27日,粟裕、张震等指挥第三野战军攻克上海,歼敌15.3万余人。
壮心不已的开国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张震两次被授予军衔,两进总参谋部,两次从事军事教育,多次获得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重用。
1952年3月10日,张震担任总参作战部部长。1953年4月,张震入朝担任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5月参与夏季反击作战,24军共参加大小战斗40余次,歼敌1.3万余人。
1954年底,张震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从学员、到副院长、到院长,张震在此学习和工作了15年。1957年9月,张震担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62年9月,张震担任军事学院院长。他注重毛泽东军事理论教学,学院组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教学组,他主动担负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授课任务。在政委王平、院长张震等领导下,学院抓好教材编写、教员培养和教学改革三方面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1970年1月,张震被下放到武汉钢铁公司劳动近一年,同年12月调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71年1月,出任葛洲坝工程指挥长兼政治委员。他坐镇建设工地,率领军队与地方数万名建设大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排除“文革”动乱干扰,专心大坝建设。他以身作则,和大家一起住工棚,吃咸菜,啃干粮,参加劳动。坚持不盖办公楼,不盖招待所,不送礼,不收礼,把钱全部用在工程建设上。张震在葛洲坝工程指挥部一整年,为葛洲坝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1972年1月,张震返回武汉军区。
1975年8月,张震出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77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张宗逊部长生病期间,由张震主持总后的工作。1978年2月担任总后勤部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和林彪反革命集团在总后炮制许多冤假错案。张震和政委王平一道,为总后系统2754名同志和113个假集团案平反。张震主持制定了《1978年至1985年全军后勤战备建设规划纲要》。1978年6月,总后党委决定抽调102名机关干部,组成6个工作组,深入全军部队调查研究。张震主动带队前往青海、西藏,了解边防后勤建设情况。在青海,张震发现沱沱河兵站的井水含镁,五道梁兵站水源中有红虫,饮用后胀肚子、脱头发、掉牙齿,当即告诉青藏线工程运输指挥部,派出水罐车给这两个兵站送饮用水。8月28日,张震带领的工作组与西藏军区交换意见,形成了《关于西藏军区后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纪要》。张震在总后期间,大力推动后勤技术装备野战化、轻型化、机械化建设,以适应未来战争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1980年1 月,张震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协助杨得志总参谋长分管作战训练等工作。1980年9月至10月,“801”会议在北京召开,张震主张将我军战略方针定为“积极防御”在会议上得到确认。1981年8月--9月,中央军委代号802的华北军事演习非常成功。张震与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一同制定方案,全程组织军事演习。1980年3月,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张震着力扭转教育训练“略占位置”的被动局面,提出“要加强电子对抗训练”。先后组织召开全军训练工作会议、全军训练工作座谈会,全军掀起训练高潮。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精简整编。张震受军委委托,负责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改编为总参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的工作。从1984年下半年起,张震又用很大精力参与裁军100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985年3月,军委免去张震副总参谋长职务。4月30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决定,由张震牵头,将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1985年11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张震为国防大学校长,李德生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颁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命令,并亲笔题写校名。张震、李德生等把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国防大学经受住了考验。1992年,张震在《求是》发表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阐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990年,国防大学政委李德生被批准退休,76岁的张震又担当了政委的重任。在国防大学7年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员。
1992年10月,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刘华清、张震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0月20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党的十四大代表,他紧紧握住张震的手说:“你比我小10岁,还可以干一届。”嘱咐他要协助军委主席,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各级领导权要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上任后,张震给自己规定了9个字:“干实事,少出面,不越权”。他与刘华清副主席一起协助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 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大力落实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保持老红军本色”的指示精神,提出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四化”建设。至1997年,一批50岁出头和45岁左右的干部走上了军队重要领导岗位。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军队要吃皇粮”。张震2次主持召开全军生产经营工作会议,部队经营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任期内,张震走遍了海军、空军、二炮、武警、各大军区、省军区和师以上作战部队。还到了一部分院校、科研单位和军分区。除1978年去过的西藏之外,到了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到了中朝、中俄、中蒙、中哈、中缅、中老、中越边界,看望边防部队。在调研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了军队现代化建设。
2015年9月3日,张震将军去世,9日,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等前后三任总书记和五位政治局常委前往八宝山,送别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