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真抓实干 绘出民生幸福新画卷

来源:湖南省政府门户网 2024-03-01 14:20
| | | |

  雪、雨夹雪、冻雨、冰雹……自1月底以来,先后三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湖南,93个县(市、区)达到超强寒潮标准,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面对恶劣天气,湖南民政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心中充满火热的爱,言行饱含真挚的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推进全省民生持续升温。

  学思践悟 推动教育实践走深走实

  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方向更明、质感更强、内涵更丰富。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回答“时代之问”、回应“群众之需”?省民政厅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党员干部根与魂,勇担为民服务职与责。

  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省民政厅党组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厅领导、厅直属机关党支部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党组带头学、中心组集中学、支部跟进学、专家辅导学、沉浸体验学,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同题共答检改突出问题,上下联动办好“为民解忧办实事”主题实践。

  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发挥好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更好履行职责使命,在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中更好发挥保基本、固底板作用,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更好发挥协调推动作用,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助力产业发展中更好发挥支持促进作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省民政厅党组书记曹忠平、厅长黄东红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中,带领全省民政系统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紧盯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解难破困的方法路径。“湖南殡葬工作的现状、存在的堵点问题及今后推进的路径探索” “社会救助效能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多个课题调研过程中,省民政厅加强与相关省直职能部门联动、市县民政部门协同,多层级、多领域合力探析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之道。厅机关结合健全常态化检查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先后深入317个基层单位开展“四不两直”调研,累计走访党员群众1200多人,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3份。

  全省民政系统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推进民政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更加精准、更加公平,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体系化、协同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更加多样化、专业化,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做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机构破难题。2023年,省民政厅在全省实施“为民解忧办实事”12个民生项目,精准发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

  ——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省民政厅善于利用法治力量推进民政政策和服务落地见效。2023年,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南省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时,制定地方标准3个,以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提质增效。

  ——加强数智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当年,省民政厅围绕“一件事一次办”,推行32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入驻省政务大厅,受理办件3131件、接受咨询5681件。同时,在“湘易办”全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民政旗舰店”,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53个民政高频服务事项入驻;实现婚姻登记、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事项“全省通办”;推进服务特殊群体、婚育、身后事等业务“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省民政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坚定,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民生造福。2023年,19项工作经验得到部省重点推介,湖南获评全国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省份。

  扩围增效 实现兜底保障高质高效

  “拿手机就可以在家里办好事情,真是方便了我们老百姓。”2023年5月8日,在汝城县大坪镇大坪村,65岁的朱大爷在家人的协助下,用手机登录社会救助“精准核算”小程序,足不出户完成了精准救助家庭经济情况信息核实,继续享受低保政策保障。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兜底安排,救助的精准性、及时性体现民生升温的温暖度。去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临时救助等制度在保障基本民生、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中发挥了有力兜底作用。

  推动低保标准提标。省民政厅推动我省连续多年将低保提标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促使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倾斜。2023年,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657元/月、5849元/年,保障179.4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低保扩围增效。2023年,省民政厅制定了低保扩围增效十条措施,将“单人保户”政策适度扩围到低保边缘家庭的慢特病、老年人、儿童、在校学生等特殊困难人员,全省低保对象较2022年底增加2.8万人,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拓展服务内容。全省民政推动从以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与精神兼顾拓展,从维护基本生活为主向维护权益与尊严拓展,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拓展。分类施策强化困境儿童心理疏导,重点针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心理调适、心理疏导服务。散居和集中养育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达到1129.6元/月和1568.7元/月。

  拓展服务方式。全省民政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推进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完善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信息核对共享机制,用好“湘易办”平台。省民政厅建立了涵盖19个部门、26家银行的43类民生数据资源池,并定期更新、动态调整。纳入监测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发生变化时,系统自动研判、形成预警,在群众还未开口时,救助服务就会送上门。2023年,全省民政系统对372.77万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累计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4.53万户43.66万人,79.03万名脱贫人口、30.05万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保障范围。每一位享受民政服务的对象获得温暖帮助,他们在每一次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残疾人的困难格外牵动人心,全省民政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保障。2023年,湖南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到不低于80元/月/人,全省各市县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标准平均达到89.7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平均达到83.4元。全省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0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5万人,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

  “感谢你们,大大缓解了我们的难处。”去年,溆浦县居民舒某良领取临时救助时,向该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由衷道谢。2023年9月,溆浦县民政局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发现舒某良因照顾三级残疾的母亲,当年未外出务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核实后,县民政局给予临时救助。数据显示,全省民政系统全年对370多万低收入人口进行了动态监测,开展临时救助52.84万人次、流浪救助6.8万人次,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加暖心。

  改革创新 守护“一老一小”称心称意

  “新敬老院房间大、家具新,还有专门的护理床位,照顾老人很方便。”入住在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7岁的杨银秀老人高兴地说。去年,她从居住两年的笔架山乡敬老院搬迁到泉交河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据统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湖南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全国一样。全省民政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心用情绘制湖南养老“两张图一幅画”。

  制订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省50.12万名高龄老人和3561名百岁老人享受补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现全覆盖,超过13.3万户家庭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受益。

  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全省持续推进乡镇敬老院关停并转“四个一批”(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提质一批、转型一批)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审验达标专项行动,完成680所养老机构消防审验,根据房屋鉴定等次、消防审验达标、入住率等指标,对263家敬老院进行了关停并转。目前,全省1756所养老机构全部通过消防审验。同时,深入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推动脏乱差的养老机构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配备护理床、浴便两用椅、防撞角等辅具,永州市冷水滩区的蒋金保老人家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后,居家生活更便利,逢人便夸“老来享福啦”!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省政府持续多年打造的“安心工程”,该项目主要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特别是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围绕居家老年人如厕洗浴安全、室内行走依靠、室内环境改善、辅助器具配置等方面“一户一案”“一户一策”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让老年人住上“安心家”。去年,通过各级民政部门努力,全省超额完成年初省定居家适老化改造3万户的任务,共竣工并完成验收33195户。

  社区是家园,生活便捷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去年,全省开展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暨“居家社区养老更美好”行动,已建成机构养老床位18.66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9万个、家庭养老床位1.97万张、开设助餐专区6000余处、居家上门服务70多万人次。“看到社区食堂回归,真是喜出望外!”湘潭市雨湖区民政局不久前在辖区建设社区、熙春路社区、罗祖殿社区同时开业社区食堂,前来就餐的老年朋友纷纷点赞。

  “慈爱园一直是我的坚强后盾,让我可以无所顾虑地向前冲。”在2023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慈爱园传来喜讯,周兰(化名)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成为州慈爱园里走出的第一名研究生。

  “慈爱园”诞生于2015年,是湘西州对贫困家庭孤儿进行集中养育的“新家庭”。这些孤儿或失去父母,或父母无监护能力,仍还有其他亲属,但有限的家庭条件无法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平时在慈爱园集体生活,节假日回到各自家庭。多年来,湘西州持续聚合行政资源、社会慈善资源等,实施了一系列“关爱贫困孤儿助学”等项目,累计支出各类帮扶金2569万余元,惠及全州孤儿5000余人次。

  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儿童优先”方针,因地制宜、下大力气做好儿童保障服务等各项工作,催生了一批像湘西州“慈爱园”这样的儿童关爱服务品牌项目。

  2023年,“湖南省基层社工站儿童健康服务和慈善医疗救助直通车项目”开始向全省覆盖。2069个社工服务站点、4000多名社工以及10000多个社区(乡镇)社工室联动省儿童医院,在家门口为适龄儿童送去专业社工服务和健康服务,为处在医疗困境中的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救助,进一步健全全省儿童健康服务民生网络。

  全省民政注重动员组织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合力奉献爱心、相伴儿童成长。2023年,全省社会组织捐资建成“四个小屋”(宝贝小屋、阅读小屋、直播小屋、医生小屋)957间,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硕果累累。由省慈善总会牵头、连续21年不间断的“爱心改变命运”慈善助学项目累计筹集爱心善款逾6.59亿元,资助困难大学新生17.52万余名,让一批批寒门才俊拥抱人生出彩的新机遇。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强制报告责任人要主动担负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一旦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去年6月以来,从社区到农村、从学校到公园,全省各地一个个宣讲团走遍辖区每一个角落,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式推动防性侵、防溺水、法治等各类主题宣讲走近群众,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全社会形成合力,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蓝天。去年,省民政厅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等关爱活动,服务农村留守儿童18万余人次,将9000名孤儿和2.9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保障到位。

  弘扬价值 激发民政文化出新出彩

  银杏路——千年古银杏景区由南往北12公里的无名道路从此有了响亮的名称,这是发生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罗家水村的新鲜事。省民政厅驻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通过挖掘千年银杏树群资源,逐渐将罗家水村打造成旅游特色村、网红村,道路命名、上图导航越来越重要。

  地名是地方历史的活化石。2023年9月起,“乡村著名行动”在全省拉开帷幕,让每座山、每条河、每条路都有自己温暖的名字,承载起人民群众的美好乡愁,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奔涌流动。罗家水村跟全省各地一样,用文化的力量不断深化乡村地名管理和服务。至当年末,全省共命名、更名乡村地名3410处,设置乡村地名标志7930块,安装乡村楼门(户)牌8.3万块,采集上图至百度、高德、腾讯地图平台乡村地名1.3万条,逐渐织密了乡村地名网络密度,乡村逐步从无名到有名,进而亮名并知名。

  文化兴则事业兴,事业强则文化旺。全省民政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融入民政文化、民政事业发展全过程,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蓬勃动力,以文化人、以文成风。

  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丧葬文化。2023年的清明节是3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的首个清明节,群众积蓄已久的对先辈的挂念得到释放,扫墓相对集中。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明办举办“山河清明·一脉‘湘’承”清明文化活动,提倡文明扫墓、绿色祭扫。殡葬改革持续推进之下,已有115个县市区出台惠民殡葬政策,89个县市区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全省城市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100%,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

  弘扬良好婚俗礼仪,守护人民群众的美满婚姻和家庭幸福。2023年,湖南省第五届国潮集体婚礼在韶山毛泽东广场举行,110对新人在中式婚礼特有的浪漫氛围中许下爱国爱家、相守一生的庄严承诺。全省婚姻登记机关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推出了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婚育一件事一次办”等多项便民惠民举措,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在把牢温馨主题中倡导社会新风。

  点滴爱心汇聚磅礴善举,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慈善文化。义务理发、爱心义卖、捐款捐物、关爱陪伴……全省民政积极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主题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慈善事业。湖南福彩践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持续深化“随手可为、随手公益”活动,“福泽潇湘”公益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彰显价值,文化引领信心。湖南民政展示民生温暖、倡导奉献精神、传递大爱情怀,强化了文化的感染力、聚合力、塑造力,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陈勇 郭宸)

Baidu
map